当前位置:宁望书城>书库>科幻灵异>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509章 飞鲨出击

第1509章 飞鲨出击

  第1509章 飞鲨出击

  五天后。

  渤海湾的黎明来得悄无声息。

  清晨六点三十分,辽省兴城舰载机训练基地的跑道上还笼罩着一层薄雾,但机库内早已灯火通明。

  王炜站在02号歼15战机旁,等待着着地勤人员进行飞行前的最后检查。

  按照要求,每个歼击航空兵旅都应该维持至少4架加油挂弹、无需多余准备就可以马上起飞的战斗机,以应对随时有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

  但今天的任务实在太过特殊,海军航空兵首长专门要求,在起飞之前对所有飞机进行一次全方位的维护和检查。

  “参谋长,氧气系统检查完毕,压力正常。”

  一名戴着耳机的地勤中士向他敬礼报告。

  王炜点点头,伸手接过检查单,借着机库顶灯的光线逐项核对。

  “液压系统?”

  “三次循环测试全部通过,无渗漏。”

  “尾钩机构?”

  “半小时前刚做过释放测试,锁定装置工作正常……”

  “……”

  王炜绕着战机缓步行走,既是在进行起飞前的目视检查,也是在跟这架陪伴了自己近九百个日夜、超过六百飞行小时的老伙计进行无声的“交流”。

  “雾气很快就会散掉,白天的天气预计不错。”地勤班长缓步走到旁边,“风速预报才3级,能见度也大于10公里。”

  “基地这边确实是,不过海上天气可说不准,哪怕是渤海湾。”王炜摇摇头,鼻间呼出的白雾缓缓向上升腾,“特别是航母周围的气流,比陆地复杂得多。”

  老班长咧嘴一笑:“有您和戴司令在,肯定没问题。咱们这几年可不是白练的。”

  “那就借你吉言了。”

  王炜回答道,目光却始终停留在机翼折叠机构上。

  今天,正是他们验证训练成果的日子——华夏航母舰载机的首次着舰。

  几年来的汗水、上百次模拟着舰、无数次理论推演,都将迎来真正的考验。

  恍惚间,他仿佛又回到了那架歼8C狭小的座舱中。

  站在十三年后向前回望,哪怕是王炜本人,也惊讶于自己年轻时的作风竟能如此大胆果决。

  他丝毫不怀疑,如果卓越号是一艘带有斜角甲板的航空母舰,自己肯定会放下起落架,在甲板上留下一道橡胶烧灼产生的痕迹。

  “老师长,还真叫你给猜着了……”

  王炜手指轻轻抚过机翼前缘,回忆起当年带着自己执行筑堤行动的老师长唐一平。

  后者曾经说过,新一代的海军航空兵飞行员,肯定会有机会在真正属于华夏的航空母舰上降落。

  其实在当时,无论说的人还是听的人,都只当是随口的安慰而已。

  但如今十三年过去,一句戏言还真就照进了现实……

  “参谋长,该准备任务简报会了。”

  身后突然响起一名干事的声音,将王炜从思绪中拉了出来。

  “好,我马上过去。”

  ……

  十五分钟后。

  更衣室里,六名飞行员正一丝不苟地穿戴着飞行装具。

  先是最贴身的保温内胆,然后是抗荷飞行服,最后是救生背心。

  每一件装备,王炜都仔细检查过一遍:救生背心的充气装置、信号弹是否在有效期内、抗荷服的管路连接是否牢固……

  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他很幸运地并未经历过任何一次飞行事故,但越是如此,每次起飞之前就越是要小心。

  实际上,舰载航空兵第一团的首批8名飞行员,全都已经具备了着舰和起飞资质。

  但考虑到辽省号的甲板运转能力,基地还是决定将其中两人,也就是03号和04号作为备份。

  当一行人走出更衣室时,东方的天空已经大亮,如气象部门预报的那样,完全不见了晨雾的踪影。

  五名飞行员在简报室内列队坐好,部队长、同时也是本次任务指挥官的戴明盟站则在最前面,手里拿着一份任务资料。

  “同志们。”沉稳的声音在清晨的空气中显得格外清晰,“根据最新气象数据,任务海域风力2-3级,浪高0.5-1米,能见度极佳。航母已经按计划在昨夜出港,并抵达了预定任务海域。”

  他在小讲台后站得笔直,目光扫过几名战友兼部下的脸。

  今天参与任务的飞行员中,有四人都是三十岁出头的年轻人——

  基地dang委最初决定选中07号郑辉和08号林书岩参与任务时,还引发了不小的争议。

  但他们考虑的是,以戴明盟和王炜的岁数,等到完成航空母舰服役初期的验证工作之后,也就差不多到了停飞的时候。

  因此,华夏舰载航空兵真正的未来,还是掌握在这些晚辈手中。

  应该多给一些机会。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