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9章 飞鲨出击
/>
况且,舰载机起降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从零开始,过去飞陆基飞机的经验并不适合作为选择依据。
“我再强调一遍任务流程。”稍作停顿之后,戴明盟点击遥控器,投影幕布上显示出着舰流程图,“首先进行触舰复飞,六架飞机依次完成……”
“我们的标准比实际需要更严,主起落架接触点必须在第二阻拦索前,否则立即复飞重来……”
“全部完成之后,再开始正式着舰……”
“……”
王炜的目光落在流程图最后的红色警告标志上:尾钩着舰成功率与飞行员经验直接相关。
根据美国海军公开数据,新飞行员首次着舰成功率不足60%。
十分钟后,任务流程终于被介绍完毕。
“接下来的细节,由毕奉春主任进行说明。”
戴明盟朝旁边一名穿着空军作训迷彩,而不是飞行服的军官示意了一下。
毕奉春当即接过话筒:“根据海军装备部和空气动力研究院给出的最新计算结果,航母在高速航行时,右舷受风会产生不规则上升气流。”
他说着切换幻灯片,显示出一组复杂的气流场模拟图:
“统计学规律上,这种乱流会倾向于让飞机受到一个额外向右上的升力,修正方法是立即减小攻角,同时向左压杆,动作要果断但不能过猛,但毕竟是乱流,所以具体形式很不规则,当遇到这种情况时要格外小心,在拿捏不准的情况下,优先让飞机远离舰岛和拉升高度……”
“……”
简报持续了四十分钟,涵盖了十几种可能的突发情况应对方案。
结束时,戴明盟环视众人:
“这是华夏海军历史上的第一次,也是注定载入海军史册的一天,任务当然没有现场直播,但dang和国家在看着我们,全国人民也在看着我们——”他停顿了一下,“无论如何,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有任何不确定,立即复飞。明白吗?”
“明白!”另外五人齐声回答。
走出简报室,王炜抬头看了看天空。
湛蓝的天空中没有一丝云彩,完美的飞行天气。
但他知道,真正的挑战不在天上,而在那片看似平静的海面——当战机以每秒数十米的速度接近那个不断移动的甲板时,任何细微的误差都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
“参谋长,您的飞机已经准备好了。”一名地勤人员跑来报告。
机库外,02号歼15被牵引车缓缓拉出。在朝阳的照射下,机身上的八一军徽熠熠生辉。王炜绕着战机做了最后的外部检查:机翼折叠机构锁定、襟翼无损伤、尾钩释放机构润滑充分……
“通电检查。”他爬上登机梯,坐进狭小的座舱。地勤人员连接上外部电源,座舱内的仪表盘次第亮起。
王炜按照检查单逐项操作:飞控系统自检、航电系统测试、发动机点火程序……每一个开关、按钮都如同他手指的延伸。五年间,这套流程他重复了上千次,已经形成了肌肉记忆。
“塔台,02号请求无线电检查。”他戴上耳机,调整通讯频道。
“02号,你的信号清晰,音量5×5。”塔台回复。
发动机试车时,王炜将油门缓缓推至80%推力。机身微微震动,两台涡扇发动机发出震耳欲聋的咆哮。
仪表显示所有参数都在正常范围内,他关闭发动机,等待最终起飞指令。
“全体飞行员注意,十五分钟后按计划起飞。”基地广播响起。
王炜深吸一口气,闭上眼睛。在脑海中,他再次回顾着舰的每一个步骤:下
滑角控制在3.5度、接近速度145节、看到菲涅尔灯变黄或变红时立即修正……
这些数字和流程在他脑中如同铭刻般清晰。
“时间到了。”无线电中传出的声音让他重新睁开眼。
随着塔台里的海军首长一声令下,六架歼15依次滑向跑道。
王炜的02号机排在第二位,跟在部队长那架黄色涂装的01号机后面。
透过座舱盖,他能看到前面尾喷口喷出的热浪扭曲了空气。
“塔台,01号请求起飞。”部队长的声音在无线电中响起。
“准许起飞。风向090,风速3米每秒。”
01号机微微调整了一下鸭翼,紧接着开始加速,在跑道中段拉起机头,如同一支灰色利箭刺向蓝天。
三十秒后,塔台传来指令:“02号,准许起飞。”
王炜将油门推至全加力状态,松开刹车拉杆,战机如脱缰野马般冲了出去,推背感将他紧紧压在座椅上,跑道两旁的景物飞速后退。
速度达到200km/h时,他轻轻拉杆,前轮离地。
几秒后,主轮也离开了跑道,02号歼15,正式升空。
收起落架、收襟翼、调整爬升率……一系列动作行云流水。
当高度达到3000米时,飞机改平,开始等待后续的其它各机到位。
十五分钟后,六架歼15编组成两个三机楔队,朝着东南方向的任务区域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