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霜初降,叶明踏着薄霜来到兵部衙门。
昨日圣旨已下,他正式接任兵部尚书一职,成为大周开国以来最年轻的六部主官。
兵部大门前,一众官员早已列队等候。见他到来,齐齐行礼:"恭迎尚书大人!"
叶明目光扫过众人,在几位年长的侍郎脸上捕捉到一闪而过的不屑。他不动声色地抬手:"诸位同僚不必多礼。从今日起,本官将与诸位一同整顿兵部,还望精诚合作。"
进入正堂,叶明并未急着升堂问事,而是命人取来近三年的军械调拨记录和边关驻防图,埋头研读起来。这一看就是一上午,连午膳都是李天宝硬塞到他手里的。
"少爷,您这样熬下去,身子怎么受得了?"李天宝一边布菜一边嘀咕,"夫人今早还嘱咐我看着您按时用膳呢。"
叶明夹起一块红烧肉,眼睛仍盯着卷宗:"天宝,你看这记录——每年北疆驻军申请的箭矢数量都在增加,可库存记录却显示实际拨付的数量在减少。差额去哪了?"
李天宝挠头:"小的哪懂这些...不过少爷,您这新官上任,是不是该先见见各位大人?外头可都等着呢。"
叶明这才想起还有接见下属的流程,无奈地放下卷宗:"让他们进来吧。"
接下来几个时辰,叶明一一接见兵部各司主事。有人恭敬,有人敷衍,更有人话里话外透着轻视。
最棘手的是左侍郎孙大人——这位年过五旬的老臣在兵部经营多年,门生故旧遍布各司。
"叶尚书年轻有为,老朽佩服。"孙侍郎捋着花白胡须,笑容和蔼却不及眼底,"不过兵部事务繁杂,有些规矩...不是一时半会能摸清的。"
叶明微笑:"正要多向孙大人请教。比如这军械调拨的'规矩',本官就很感兴趣。"
孙侍郎面色微变,随即恢复如常:"尚书说笑了。兵部一切按律行事,哪有什么特别的'规矩'。"
接见完毕,已是日暮西山。叶明婉拒了各位官员的宴请,独自回府。刚进门,就见叶瑾蹦蹦跳跳地迎上来:
"三哥!陈姐姐来了,正在花厅和母亲说话呢!"
叶明脚步一顿:"陈小姐?怎么突然..."
叶瑾捂嘴偷笑:"母亲邀请的呀!说是要商量...唔..."她突然捂住嘴巴,"母亲不让我说!"
花厅内,李婉清正与陈静姝品茶闲谈。见叶明进来,陈静姝立刻起身行礼,耳根微红。
李婉清则笑得意味深长:"明儿回来得正好。静姝丫头送来了自己做的菊花糕,你快尝尝。"
叶明看向桌上精致的点心,又看看陈静姝低垂的睫毛,心头微暖:"多谢陈小姐。"
"侯爷客气了。"陈静姝声音轻柔,"听闻侯爷新任兵部尚书,祖父特意让静姝送来几本兵书,说是或许对侯爷有用。"
叶明接过那几本装帧古朴的书籍,竟是陈阁老亲笔批注的《孙子兵法》和《六韬》!这份礼物,可比什么金银珠宝都珍贵。
"代我谢过陈阁老。"叶明郑重道,"改日必当登门拜谢。"
李婉清看看儿子,又看看陈静姝,忽然起身:"哎呀,厨房还炖着汤呢,我得去看看。你们年轻人聊。"
说着便带着侍女们退了出去,临走时还悄悄捏了捏叶瑾的小脸,把一脸不情愿的小丫头也拽走了。
花厅内一时安静下来,只听得见窗外秋风扫落叶的沙沙声。叶明轻咳一声:"陈小姐近日可好?"
"托侯爷的福,一切安好。"陈静姝抬头,眼中带着几分好奇,"侯爷初掌兵部,可还顺利?"
叶明苦笑:"阻力不小。尤其是那位孙侍郎..."
话一出口他就后悔了——这些朝堂纷争,何必说给一个闺阁女子听?谁知陈静姝却若有所思:
"孙怀仁?此人确实不简单。祖父曾说,他在兵部经营多年,与各地驻将关系密切。侯爷若要整顿兵部,他是绕不过去的坎。"
叶明惊讶于她的见识,索性将今日所见疑点和盘托出。
陈静姝认真听完,轻声道:"侯爷何不从军械账目入手?祖父常说,钱粮军械,最易藏污纳垢。"
二人越聊越投机,不知不觉已是华灯初上。直到李婉清派人来请用晚膳,叶明才惊觉竟与陈静姝聊了整整一个时辰。
晚膳后,叶明亲自送陈静姝到府门外。月光如水,照在少女精致的侧脸上,为她镀上一层柔和的银辉。
"今日多谢陈小姐指点。"叶明真诚道。
陈静姝抿嘴一笑:"侯爷言重了。静姝不过是转述祖父的话罢了。"
她犹豫片刻,从袖中取出一个小巧的香囊,"这是静姝亲手制的安神香,侯爷公务繁忙,或许用得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