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宁望书城>书库>都市青春>非洲创业实录> 第1482章 鲁道夫改革

第1482章 鲁道夫改革

赖的只有帝国军方,过去,因为匈牙利的存在,军队发展受到极大压制,现在鲁道夫放开了他们的限制,从而获得军方的支持。

  而拉拢奥匈帝国军方,这就等于拉拢帝国贵族,这也是哈布斯堡统治的基本盘,至于谁成为牺牲品,自然是资产阶级。

  在鲁道夫看来,不依靠资产阶级,帝国虽然会经过激烈的动荡,但是照样可以维持下去,毕竟现在世界上就有一个典型——苏联,所以只要照虎画猫,让贵族起到类似工党的作用,哪怕学到“三分像”,或许就能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贵族群体也不全是无能之辈,反而因为更好的资源和教育,有真才实学的人不在少数,而哈布斯堡家族同样是贵族群体中的一员,鲁道夫自然只能依靠这些力量来推动自己的经济和社会改革。

  同时,也是尝试给奥匈帝国贵族寻找出路,毕竟他们自己不改变,那资产阶级和工党会按着他们的头改变,现在,因为经济危机的爆发,资产阶级也成为了“人人”喊打的老鼠,如果奥匈帝国贵族能把握好机会,未尝不能延续他们的统治。

  ……

  先不提鲁道夫改革的影响,奥匈帝国经济危机的爆发,就像美国经济危机首先波及英国一样,德国和东非在第一时间受到影响。

  德国和东非是奥匈帝国的主要投资国和贸易国,其经济崩溃,顺带着对两国产生了剧烈影响,尤其是德国,在维也纳金融业崩溃两天后,法兰克福和柏林股市,相继步入后尘。

  此时,全世界的主要工业国,也只有东非,法国,日本,暂时还撑得住,日本是因为距离太远,暂时危机还没有波及到那里去。

  东非和法国情况特殊,则是因为两国的国情和其他国家大为不同,东非政府近十年来的经济调整和准备措施,终究是发挥了作用。

  而法国,情况就比较复杂了,一战中,最大的输家就是法国,本来战前经济就不景气,战后法国经济更是直接跌入谷底。

  换句话说,法国的经济状况之差,甚至直接引发了二十年代法国经济格局的重塑。

  因为战争的失败,法国政府在经济政策上比前世更倾向于保守主义,毕竟,法国工业本来就不强,战后市场更是大幅度缩水。

  工业缺乏竞争力,又走下坡路,这让法国政府只能想尽办法,维持本国经济的运转,就比如比其他国家更早,更严格的关税保护政策。

  这事实导致法国工业和国际市场脱轨,毕竟关税壁垒是相互的,法国提高对其他国家的关税,其他国家自然也会报复回来,不过,手中依旧有大量殖民地的法国,显然有底气这么干。

  所以,当世界经济大环境急剧恶化的时候,法国受到的影响,反而降到比较低的水平,至于最低,那就是几乎完全和世界隔绝的苏联了。

  然后是法国内部的经济状况,法国工业本来就处于萎缩状态,自然就不存在产能过剩的威胁。

  同时法国经济中,农业也起到了稳定作用,和奥匈帝国不同,法国农民群体,因为掌握着更多的自主土地,这让他们的收入比较稳定,更简单说,法国的小农经济占比相对较高,这反而延缓了经济危机的爆发。

  农民在法国政治中是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他们能影响到法国政府的决策,加上战后,法国政府本身就偏向于经济上的保守主义,还有法国殖民地市场缓冲,所以,即便国际粮食价格暴跌,法国农民受到的影响也相对较小,只要他们能说服政府继续维持农业保护政策,现阶段就很难受到影响。

  健全和相对谨慎的法国金融业,也是法国能避免冲击的重要原因,至少在欧洲,巴黎的金融业以“保守”著称,投机活动相对较少,这刚好是维也纳的反面案例。

  除此外,战后重建拉动大规模基建,这对法国经济也有重要影响,毕竟一战的西线主战场就在法国境内。

  当然,如今法国能幸免于难,这并不是法国的优势,反而是法国经济劣势的体现。

  如果有的选话,那美国,德国,东非那种高度发达的工业,法国怎么可能不羡慕,但是因为一战的原因,法国已经彻底失去了和这些国家竞争的资格。

  尤其是欧洲市场,基本被德国和英国左右,然后是美国和东非这种域外工业大国,最后才轮的上其他国家吃口残羹剩饭。

  如今欧洲,英国,奥匈帝国,德国的经济危机已经发生,法国虽然没有经济危机,但本身早就处在半死不活的状态,苏联则和这些国家相反,蓬勃发展,而西班牙一直都是“臭鱼烂虾”,这也就意味着,除了苏联以外,整个欧洲的主要经济体全部沦陷。

  这正对应了苏联对外宣传中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美丽景象,一时间,欧洲各国工党仿佛都找到了目标,“胜利仿佛就在眼前。”

  当然,工党的“竞品”,极端民族主义政党也不甘落后,他们也拿出类似工党的执政纲领,在欧洲大肆传播和拉拢人心。

  就像前世美国一样,如今欧洲各国的风向都发生了极大转变,尤其是底层民众纷纷“觉醒”,他们要么反对阶级,要么反对其他国家和民族,并且按照个人倾向,选择加入工党,或者极端民族主义政党。

  而这种情况下,19世纪末最终形成的世界市场,也因此出现裂痕,就像前世反全球化浪潮出现一样,当这些欧洲的工业国,他们不能再从当前世界市场中汲取养分和好处的时候,就反过来极端仇视自由市场。

  奥匈帝国和法国在经济政策上已经彻底抛弃“自由主义”,加上本就被迫封闭的苏联市场,如今欧洲也只有家大业大的德国和英国,还没有转变经济政策,德国是工业产品出口大国,而英国则极其依赖世界市场,所以这两个国家在对外贸易政策上,即便想调头也比较困难。

  欧洲的再度“分裂”,这也意味着各国矛盾的重新激化,维持了仅仅十年的和平局面,也将再次面临严峻挑战。

  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