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宁望书城>书库>其他小说>戏精夫妇今天也很甜> 20、送佛: 萱堂眉簇是千山

20、送佛: 萱堂眉簇是千山

  溽热的雨潮下了三天终于停歇。

  曲折廊庑下,往来匆匆的丫鬟看到垂花门下的宋端娘后,吓得怀中药篓子差点砸落在地。

  这是宋端娘第一次跨入凌霄院。

  “言姑娘……可好些了?”

  “回大姑奶奶的话,言姑娘两炷香前醒了次,只进了两勺枣粥,昨夜还是睡得不安稳。”

  宋端娘沉吟片刻,柳叶眉微蹙,开口道:“她不爱喝枣粥,你们在凌霄院也快半年了,这也不知道么?”

  在君都时,白姨娘院里爱炖补气血的羹汤粥品。

  红枣在柴火灶常年闷着,下人偶有不尽心,使那枣炖得时间太长。

  枣子表皮膨起,内里软烂如泥,红褐色的枣泥和粘稠的米粥搅和在一起。

  在舌尖晕开时,枣不是枣,粥不是粥。

  也要怪从前除夕家宴,言荞要端他慈父的身份,不敢在她面前关怀病若折柳的白姨娘,玉箸如风,半晌下来,言朝息的碗里菜比山还高。

  言荞眼神又不好,把姜片当豚肉也是常有的事。

  言朝息顾忌着主座的她,便苦着脸吃下去。

  这也算了,白姨娘也不是省油的灯,要舀面前一碗又一碗粥品羹汤,好似言朝息全吃完,这便是如何深情似海的一家三口。

  宋端娘沉默地看这四肢如竹竿的小姑娘逐渐肚子吃得溜圆。

  终有一次,言朝息鼓着腮帮子,朝手心吐出一粒乳牙与枣核,看着那浑浊的枣泥与瓷碗中白汪汪的米粥银耳,登时反刍,将吐未吐,包子脸上挤满了褶子。

  “不想吃就不吃罢,去拿茶盂来!”

  宋端娘重重搁落筷子,她太厌烦这倔得能去犁地的孩子。

  “朝朝儿原来不喜欢吃枣粥,阿爹也没逼你嘛……”

  言荞手忙脚乱起来,他手掌接满了言朝息的秽物,惊得白姨娘捏着香帕放在鼻尖下,后一退三千里。

  凌霄院中。

  小丫鬟们听到宋端娘的质问后伶俐跪了一大片,面色苍白。

  她们早听说这位大姑奶奶不好伺候,屋中燃的香,差半香匙也能闻出来,吃穿品度,无一不精。

  而言姑娘就不一样了,她面颊永远带着笑窝。

  长辈见了欢喜,下人见了觉得和善。

  三餐服饰,来者不拒。

  当初宋老太君点人去凌霄院时,小丫鬟们真是卯足了劲争这人头,最后羡极了紫芙紫萝姊妹。

  言姑娘也是没见过世面的。

  紫芙姊姊每日给言姑娘做个蛋,什么桂酿圆子糖水蛋,琥珀滇红酥山。

  或是再简单不过的煎蛋,拿沥出的猪油作底,煎好了淋点豉油,姑娘就被哄得服服帖帖的。

  如今好了,最会哄人的被打得昏迷不醒,另一个像迷路鹌鹑,哭得凌霄院的丹若树都要枯了。

  “小厨……在哪?”

  垂首的小丫鬟们听着上首传来轻不可闻的问声瑟瑟发抖,只领头的想通关窍,大着胆子仰起头回道:“奴婢领大姑奶奶去。”

  宋端娘在小厨房大张旗鼓。

  瑞霭堂差鹊枝瞧了瞧时隔十年绑着襻膊熬粥的宋端娘这架势。

  “怎好劳烦大姑奶奶下庖厨。”

  鹊枝心切欲接过铲勺。

  “都出去。”

  宋端娘掰碎了手中的血燕,低垂着眼睫。

  那数十种怪味纠缠着梦中的言朝息,她终于忍不住撬开自己的眼睛。

  余光处,枕边小柜摆着一只青瓷小碗,手里忽地被塞入冰凉的瓷勺。

  “醒了,那就是大好了,”宋端娘坐在床榻边,见她目光呆滞,语气重得要喊魂,“你不会指望我亲自喂你?”

  言朝息当然不敢想。

  她僵硬地别过头,像具牵线木偶,看着青瓷碗里煮得浑浊糊烂的东西,依稀可以辨出里头的碎百合,桂圆,黄黍,枸杞,薏仁,相思豆……

  还有一口“血痰”似的东西,还冒着气泡。

  言朝息小心翼翼问道:“母亲尝过自己煮的东西吗?”

  宋端娘抢过青瓷碗:“不吃就不吃,废什么话。”

  言朝息觉得宋端娘的病还没好,她抱着锦被起身,拿过碗往嘴里灌,安抚着排斥外敌的五脏庙。

  虽然吃了二哥塞进嘴里的药丸,身上疹子不见再发,但到底也是杖责未好,背上流的不知道是汗液还是血液。

  言朝息躲回了被窟中,咽了咽唾沫,闷闷道:“母亲,我吃完了,恕我不相送,您请回罢。”

  宋端娘不语,却从书架子拿出一本书坐在榻边翻阅起来。

  “你喜欢采霞街,还是锦照街?”她突然冒出一句无端的话。

  这两条街,坐落着凤玱城数得上名号的绸缎与丝织铺子,逢晴后往来人头攒动,繁华喧盛。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