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宁望书城>书库>历史军事>花屋湘军传奇> 第77章 离经叛道

第77章 离经叛道

/>   书房四壁书架上摆满了经史子集,案头除了文房四宝,还有一方新式的西洋玻璃墨水瓶。

  见到儿子,谭继洵放下毛笔,脸上露出笑容:"嗣同,你来了。"

  小主,

  他站起身,身材比谭嗣同记忆中矮了些,但官服下的腰背依然挺直。

  谭嗣同没有如往常般行礼问安,而是直直站着,声音冰冷如陇上寒风:"父亲,外面那个孩子是怎么回事?"

  谭继洵的笑容僵在脸上,花白胡子微微颤动。他沉默片刻,叹了口气:"你见到了...那是你弟弟,谭嗣贻,今年五岁。"

  说着,他眼角竟流露出一丝慈爱,这神情刺痛了谭嗣同的心。

  "弟弟?"谭嗣同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这两个字,"我母亲去世才七年,父亲就已经..."

  他的声音哽咽了,眼前浮现出母亲临终时消瘦的面容。

  "嗣同!"谭继洵猛地拍案而起,案上的砚台跳了一跳,"注意你的言辞!为父纳妾天经地义,何须向你解释?你多年不来看我,一来就这般态度?"

  谭嗣同胸膛剧烈起伏,眼中的怒火几乎要喷薄而出:"母亲临终前..."

  "住口!"谭继洵厉声打断,官威尽显,"你母亲若在天有灵,也会希望有人照顾我的起居。柳氏贤良淑德,将府中上下打理得井井有条,你应当感激才是!"

  他说着,语气又缓和下来,"况且,你常年在外游历,淑仪迟早要出嫁,为父身边总得有人照料。"

  父子二人剑拔弩张地对视着,书房内空气仿佛凝固。

  这时,谭淑仪轻轻推门进来,眼中含泪却强作笑颜:"父亲,哥哥,晚饭已经准备好了..."她的声音轻柔如春风,试图化解紧张的气氛。

  谭继洵神色稍霁,对女儿点点头:"淑仪长大了,越来越像你母亲了。"他转向谭嗣同,语气转为命令,"先去用饭吧,有什么事饭后再说。"

  晚宴设在衙门后宅的正厅,一张红木八仙桌上摆满了西北风味的菜肴:手抓羊肉、驼峰羹、百合桃仁、酿皮子...足有十几道。柳氏没有上桌,而是站在一旁伺候,不时为众人添饭布菜。那个叫嗣贻的男孩坐在谭继洵身边,好奇地打量着突然出现的哥哥姐姐。

  "哥哥,这个给你吃。"小嗣贻突然夹起一块羊肉,颤巍巍地要放到谭嗣同碗里,眼中满是孩童的天真。

  谭嗣同看着那张与父亲有七分相似的小脸,心中一软,但随即又硬起心肠,将碗稍稍移开:"你自己吃吧。"

  男孩失望地撅起嘴,谭继洵见状,脸色又沉了下来。

  "嗣同,听说你这几年游历各地,见闻颇广,可有什么收获?"谭继洵打破沉默,试图缓和气氛。

  他夹了一筷子百合放到谭嗣同碗里,这是儿子小时候最爱吃的。

  谭嗣同放下筷子,青瓷与红木相碰,发出清脆的响声。

  他直视父亲,目光如炬:"儿子所见,是大清江山日颓,列强环伺,百姓困苦。而朝廷上下,依旧醉生梦死,不思进取。"他的声音不卑不亢,却字字如针。

  谭继洵眉头一皱,手中的筷子停在半空:"慎言!这等大逆不道的话也敢说?"

  "逆耳忠言罢了。"谭嗣同毫不退缩,"父亲可知上海租界内洋人如何耀武扬威?华人过桥需向洋人脱帽行礼;可知广东百姓因鸦片家破人亡?朝廷一味求和,割地赔款,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放肆!"谭继洵怒喝一声,一掌拍在桌上,震得小嗣贻的筷子掉在了地上,发出清脆的响声。男孩吓得瞪大了眼睛,泫然欲泣。

  "你读圣贤书,却说出这等无君无父之言!"谭继洵气得胡须发抖,"我谭家世代忠良,岂容你如此诋毁朝廷!自道光年以来,朝廷励精图治..."

  "励精图治?"谭嗣同冷笑一声,从怀中掏出一份皱巴巴的《申报》,"父亲请看,上月法国在广西对我国又动手了,这就是朝廷励精图治的结果?"

  谭继洵扫了一眼报纸,眼中闪过一丝痛色,但很快又恢复了威严:"胜败乃兵家常事!你年纪轻轻,懂得什么?"

  "儿子不懂朝廷大政,却懂得民心向背!"谭嗣同声音提高,"父亲在甘肃为官,可曾去民间看看?百姓食不果腹,卖儿鬻女,而衙门里的老爷们还在计较仪注礼制!"

  "住口!"谭继洵脸色铁青,"你这些大逆不道的言论,都是从那些康有为的邪说中学来的吧?"

  谭嗣同毫不畏惧:"康先生主张变法图强,何邪之有?儿子以为,唯有废除科举八股,兴办新式学堂,学习西方技艺政制,方能救中国于危亡!"

  "荒谬!"谭继洵气得浑身发抖,"西方蛮夷之技,岂能与我中华五千年文明相比?科举取士乃祖宗成法,八股文磨砺人才..."

  "磨砺什么人才?"谭嗣同打断父亲,"那些只会&#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