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宁望书城>书库>历史军事>花屋湘军传奇> 第18章 甘陕惊雷

第18章 甘陕惊雷

西安城头,王德榜的身影如同生了根。

  他麾下的湘勇日夜轮值,城墙上旌旗猎猎,刀枪耀日。

  每隔百步,新铸的劈山炮乌黑的炮口森然指向城外旷野。

  城门处盘查森严,城内宵禁厉行,昔日因西捻逼近而惶惶不可终日的气氛,被一种外松内紧、井井有条的秩序所取代。

  王德榜每日巡城,目光如鹰隼般扫过每一个垛口,每一队巡哨。

  他深谙主帅心意,西安不仅是中枢,更是整个战略棋盘上那颗最关键的、绝不能动摇的“眼”。

  他不仅要守住城池,更要让这座城成为一座巨大的兵营和粮仓,源源不断地向前线输血。

  秦岭深处,周开锡的南路大军如同一条坚韧的锁链,沿着崎岖的古道蜿蜒向南。

  战靴踏破溪涧的薄冰,刀锋劈开丛生的荆棘。

  他的战术果决而狠辣,对盘踞山隘、袭扰粮道的零星匪股,一经发现,立刻集中优势兵力,以雷霆之势扑灭,不留后患。

  一座座简易而坚固的哨卡、粮站,如同钉子般楔入南山险要之处。

  从湖北老河口,经郧阳、漫川关,直至商洛、蓝田,这条维系着六万大军生命线的粮道,在周开锡的刀锋护卫下,艰难却顽强地贯通了。

  一车车粮食、一驮驮军械,开始沿着这条生命线,络绎不绝地流向西安大本营。

  周开锡坐镇龙驹寨(今丹凤县),扼守着这条咽喉要道,眼神警惕地扫视着南方的层峦叠嶂,严防西捻可能的狗急跳墙。

  而最北面,刘松山率领的北路湘军,则像一柄沉默却势大力沉的铁锤,裹挟着风雷之势,一路向北凿去。

  渡过浊浪翻滚的洛河,穿过沟壑纵横的鄜州(今富县)塬梁,兵锋直指陕北重镇延安府。

  沿途所遇小股回骑骚扰,刘松山毫不手软,以绝对优势兵力碾压过去。

  他牢记左宗棠“稳扎稳打”的严令,绝不贪功冒进。每攻克一地,必留兵驻守,并驱使降卒、征发民夫,就地取材,伐木取石,在关键路口、高地,修筑起一座座坚固的营垒、寨堡。

  这些据点互为犄角,如同巨大的锁链,步步为营,坚定地逼向那个最终的目标——金积堡(今宁夏吴忠金积镇)。

  金积堡,这座被马化龙经营得如同铁桶般的回民军大本营,此刻正笼罩在一片压抑的惊惶之中。

  堡墙高耸,垛口后闪动着警惕而焦虑的眼睛。

  探马流星般穿梭,将北路湘军步步紧逼、筑垒锁困的消息不断带回。

  “大总戎!刘松山那匹夫,已抵安塞!正在马家沟修筑大营,扼住通往绥德、米脂的要道!看样子是要彻底截断我们东出之路!” 一名头领声音急促,带着难以掩饰的恐惧。

  马化龙端坐在铺着虎皮的大椅上,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他年约五旬,身材魁梧,一部浓密的络腮胡修剪得整整齐齐,眼神锐利如鹰隼,此刻却充满了凝重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焦躁。他挥了挥手,斥退报信的头领。宽阔的大厅里只剩下几个心腹。

  “好个左骡子!好一招‘锁龙’!” 马化龙的声音低沉而冰冷,带着西北汉子特有的沙哑。

  “他不来打我,却像条毒蛇,一圈一圈地盘上来,勒紧我的脖子!” 他猛地一拍扶手,“筑营!垒寨!他这是要困死我们!想让我们在堡里饿死、冻死!”

  “大总戎,不如趁他立足未稳,我们尽起堡中精锐,杀他个措手不及!” 一个满脸横肉、性情火爆的头领嚷道。

  “糊涂!” 马化龙厉声呵斥,“左骡子用兵,岂是杨岳斌可比?他巴不得我们出堡野战!刘松山是湘军宿将,麾下皆是百战精锐,还有炮队!我们弃坚城之利,去平原与他硬碰,正中其下怀!”

  他站起身,走到巨大的堡寨模型沙盘前,手指重重地点在堡外那些代表湘军营垒的密密麻麻小旗上。

  “看看!看看这架势!他是要耗死我们!传令下去,各部严守堡寨,深沟高垒,囤积粮草,没我的命令,任何人不得擅自出战!我倒要看看,他左骡子能围到几时!关中还有个张宗禹呢!他左骡子能有多少兵?”

  话虽如此,马化龙的心中却如同压上了一块巨石。

  左宗棠这看似缓慢笨拙的“锁困”之策,比疾风暴雨般的进攻更让他感到窒息和无力。

  堡内人心浮动,粮草消耗巨大,与外界的联系正被一点点掐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知道,自己这只盘踞西北的“恶龙”,已经被一条无形的、却越来越紧的铁链,牢牢锁在了金积堡内。

  一股冰冷的寒意,悄然爬上他的脊背。

  西安,总督行辕。左宗棠的书房灯火通明,彻夜不息。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墨香、劣质烟草燃烧的呛人气味,以及一种无形的、紧绷的焦灼。地图铺满了巨大的桌案,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各路人马的进展、据点位置、粮台设置。

  代表北路刘松山部的蓝色箭头,已深深楔入延安府地界,数个代表新筑营垒的三角符号,如同獠牙般指向金积堡。

  代表南路周开锡的绿色线条,则稳稳地贯通了秦岭古道,几个关键的粮站位置被打上了醒目的朱砂印记。

  中路西安周边,则是一片代表稳固的淡黄色区域。

  然而,桌案的另一角,堆积如山的却是各地雪片般飞来的告急文书,大多字迹潦草,甚至带着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