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线,从遥远的欧洲大陆,如同飓风般席卷了天津和北京——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亲率的十余万大军,在色当(Sedan)要塞,向普鲁士的铁血宰相俾斯麦屈膝投降!皇帝本人成了俘虏,法兰西第二帝国轰然崩塌!
消息传到李鸿章案头时,他正在批阅公文。幕僚几乎是冲进来报告的。李鸿章猛地抬起头,眼中瞬间爆发出慑人的精光,握着紫毫笔的手因激动而微微颤抖。
他霍然起身,在书房内来回踱步,口中喃喃:“色当……色当……好!好一个色当!” 他猛地停下脚步,望向窗外阴沉的天空,嘴角难以抑制地向上扬起,最终化作一声低沉却无比快意的冷笑:“天助我也!罗淑亚,你的好日子,到头了!”
他立刻伏案疾书。一封是给仍在京城徒劳纠缠总理衙门的罗淑亚的“慰问”信,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法国遭遇“不幸”的“深切同情”,但话锋一转,极其“善意”地提醒公使阁下,值此国家危难、急需稳定内外之际,天津教案悬而不决,实非法国之福,更可能被普鲁士等“别有用心”之国利用,损害法国在远东的“根本利益”。
这封信如同一把裹着天鹅绒的匕首,温柔而致命地扎进了罗淑亚最脆弱的心房。
另一封密信则火速发往俄国领事孔气。
李鸿章毫不掩饰地利用了法国战败、威信扫地的绝佳时机,再次强调俄案“重赔偿、轻人命”的解决方案,暗示此时正是俄国展现“大国风范”与“务实精神”,率先与中方达成协议、获取实际利益(高额赔偿)的最佳窗口期。他甚至暗示,若俄方在此事上给予“关键性协助”,未来在涉及俄国利益的其他问题上,中方定会“投桃报李”。
色当惨败的消息,对罗淑亚而言,无异于五雷轰顶。
他接到李鸿章那封看似慰问、实则通牒的信函时,正沉浸在巨大的震惊、屈辱和前途未卜的恐惧中。
李鸿章信中点出的“普鲁士可能趁虚而入”的警告,像毒蛇一样噬咬着他的神经。法国本土已岌岌可危,哪里还有余力在远东为了一桩教案再启战端?
若因自己的强硬导致事态失控,给了普鲁士插手干预的借口,他罗淑亚必将成为祖国的罪人!
巨大的恐惧瞬间压倒了复仇的执念。当李鸿章再次发出谈判邀请时,罗淑亚几乎是怀着一种解脱的心情回到了天津的谈判桌旁。
他强撑着最后一丝帝国公使的尊严,但语气和眼神已彻底失去了往日的咄咄逼人。
“李中堂,”罗淑亚的声音带着疲惫和沙哑,艰难地开口,“关于……关于要求贵国处决张光藻、刘杰、陈国瑞三位官员之事……鉴于当前……复杂的情势,为体现法兰西解决此案的诚意,促进两国关系回归正轨,本人……本人撤回此项要求。”
这句话仿佛耗尽了他全身的力气。他心中法兰西帝国在远东不可一世的荣光,随着这句话,彻底黯淡下去。
李鸿章心中一块巨石落地,但面上依旧沉静如水,甚至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理解”与“惋惜”:“公使阁下能审时度势,以两国邦交大局为重,实乃明智之举。
本大臣深表钦佩。” 法方最核心、最无理的要求,终于被彻底粉碎。
然而,朝廷的压力并未因法国的退让而消失。在慈禧太后和醇亲王奕譞看来,天津闹出如此惊天巨案,导致四国兴师问罪,地方官员无论如何难辞其咎!若不严惩,何以儆效尤?何以安抚洋人(尤其是俄国)?
朝廷严旨再次压下:张光藻、刘杰,虽不偿命,但失职之罪重大,必须严惩!发配黑龙江效力赎罪!陈国瑞既查无直接罪证,免于处分。
李鸿章接到旨意,眉头紧锁。发配黑龙江,苦寒之地,九死一生,与死刑何异?他深知张、刘二人虽有失职,但在教案爆发前的混乱中,也曾竭力弹压,并非无所作为。此罚过重!但朝廷态度坚决,尤其考虑到俄商三条人命仍需一个“交代”,他知道在此事上已无回旋余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只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量为二人打点行装,多拨盘缠,并密信关照沿途官员稍予照拂,留下一点日后或许能设法开释的渺茫希望。
他将目光转向了俄国案。孔气领事很快给了他积极回应。俄国政府此时正忙于在欧洲站队(倾向于普鲁士),对远东这桩“生意”只想尽快了结拿钱。
对于四名已被曾国藩判了斩立决的“俄案凶手”,俄国方面表示,只要赔偿数额令其满意,具体执行方式“尊重”中国的司法主权。
李鸿章等的就是这句话!他立即指示负责刑名的官员,以“案情复杂,证据尚存疑点,需详加复核”为由,将俄案四名凶犯的“斩立决”改为“监候待审”(死缓)。
这四颗人头,就这样从铡刀下被硬生生抢了回来!李鸿章清楚,这只是权宜之计,最终可能仍需流放或长期监禁,但至少,他避免了在法国人退让后,再因俄国案而增添新的、不必要的流血。
同治九年九月二十三日(1870年10月17日),一份由李鸿章主稿、曾国藩联署的《复审津案拟结情由折》,以六百里加急的速度飞递北京。
这便是震惊朝野的“第二次奏结”。
奏折的核心内容如同一份精密的清单:
1. 人命:*新增五名“正凶”,维持原十五名“正凶”判决,共二十名案犯判斩立决(全部为杀害丰大业、西蒙及焚烧教堂之“主犯”,不含俄案四人)。
2. 流放:增四名“从犯”发配充军,加上原判二十一人,共二十五人充军流放(此部分包含了对俄案一定程度上的象征性惩戒,以及部分参与打砸英美教堂情节严重者)。
3. 官员处分:天津知府张光藻、天津知县刘杰,发往黑龙江效力赎罪。记名提督陈国瑞,查无确凿煽动证据,免于议处。
4. 赔款:*赔偿法国抚恤银及焚毁资产银共21万两;赔偿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