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宁望书城>书库>历史军事>花屋湘军传奇> 第89章 五马分尸

第89章 五马分尸

出更深的不安与无奈,“朝中……风向已有变。李少荃(李鸿章)淮军新锐,火器精利,颇得……颇得圣心眷顾。

  此番剿捻,恐非我湘军旧部独力可支,亦非我曾国藩一人可主沉浮矣。”

  最后一句,声音低沉下去,带着一种英雄迟暮的悲凉。

  彭毓橘心头一凛。李鸿章!这个名字,连同他那支装备着洋枪洋炮的淮勇,近年来在江南剿灭太平军余部的战事中声名鹊起,俨然已成朝廷新贵。

  一股不祥的预感,如同冰冷的蛇,悄然爬上他的脊背。

  他沉默片刻,抱拳道:“大帅,无论风向如何变,毓橘唯大帅之命是从!湘军儿郎,血未冷!我这就去整顿新募的湘勇,结寨扎营,步步为营,定将这捻匪逼入绝境!”

  寒风卷着细碎的雪沫,抽打在兖州城外新扎的营盘上。

  营栅上覆盖着一层薄薄的白霜,在昏沉的天光下泛着惨淡的光。空气冰冷刺骨,每一次呼吸都带着刀割般的寒意。

  彭毓橘站在辕门前,望着营中景象,眉头紧锁。

  新募的湘勇,多是些面黄肌瘦的农家子弟,衣衫单薄褴褛,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他们笨拙地操练着,手中的长矛、大刀、抬枪、鸟铳,多是些陈旧甚至残破的兵器,与昔日吉字营的精锐相去甚远。

  动作生涩,阵列也显得松散。几个小头目在队伍中来回吆喝,声音在空旷的雪地里显得格外无力。

  远处营房角落里,一群疲惫的士卒围着一堆微弱的篝火,蜷缩着身体,贪婪地汲取着那点可怜的热量,火光映着他们冻得发青的脸颊和麻木的眼神。

  “大人,粮草又短了。”营务官搓着冻僵的手,哈着白气,愁眉苦脸地凑过来禀报,“说是淮军那边催得紧,先尽着他们了。咱们这拨,还得再等两天……”

  彭毓橘没有作声,只是下颌咬得更紧了。他抬眼望向营盘东面。

  那里,淮军的营盘扎得更高,更气派。崭新的深蓝色营帐排列得整整齐齐,营门高耸,哨兵身上的号衣厚实整洁。

  辕门外,一队队身着统一号衣、扛着崭新洋枪的淮勇正在开拔,步伐整齐划一,踩在薄雪上发出“嚓嚓”的脆响。

  那队伍中,间或能看到几门用骡马牵引的、擦得锃亮的钢炮炮管,在灰蒙蒙的天色下闪着冷硬的光泽。

  偶尔有淮军军官骑着高头大马,带着亲兵趾高气扬地掠过湘军营门,眼神扫过这边时,带着毫不掩饰的审视与一种居高临下的轻慢。

  “哼!”身后传来一声压抑的怒哼。彭毓橘不用回头,也知道是鲍超来了。

  这位以勇悍闻名的湘军宿将,如今也憋了一肚子火气。

  他大步走到彭毓橘身边,望着淮军营盘的方向,眼中几乎要喷出火来:“他娘的!老子们在江西、在安庆、在天京城下跟长毛玩命的时候,他李鸿章还在翰林院里写他的锦绣文章呢!

  如今倒好,靠着几杆洋枪几门炮,尾巴翘到天上去了!粮饷、军械,处处卡我们脖子!老子们倒成了后娘养的?”

  彭毓橘深吸了一口冰冷的空气,那寒气直透肺腑,勉强压下心头翻涌的怒意。

  他拍了拍鲍超厚实的肩膀,声音低沉:“春霆(鲍超字),慎言。

  眼下大敌当前,捻匪才是心腹之患。李少荃……自有他的难处。

  朝廷要用他的淮军,我们……做好本分便是。”这话说出来,连他自己都觉得苍白无力。

  鲍超猛地甩开他的手,额上青筋暴起:“本分?老彭!你看看咱们的兵!吃都吃不饱,冻得跟鹌鹑似的,拿着这些烧火棍!怎么跟捻匪那些快马弯刀拼?怎么跟淮军那些洋枪洋炮比?他们把我们晾在这冰天雪地里当看客,等我们冻僵了、饿垮了,好显出他们的本事!这他娘的是剿捻?这是借刀杀人!”

  彭毓橘沉默。鲍超的话,句句戳心窝子。他何尝不知?只是,曾国藩已病体沉重,在后方勉力支撑,朝中情势更是微妙。

  他们这些湘军旧部,如同被卷入旋涡的落叶,除了咬牙硬挺,又能如何?

  他望着自己营中那些在寒风中操练的身影,那些单薄的衣衫,那些冻得通红却依旧努力挺直腰板的面孔,一股深重的悲凉与无奈,沉甸甸地压在心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攥紧了拳头,指甲深深陷进掌心,声音却异常平静:“传令下去,各营加紧操练,约束士卒。粮草……我去想办法。”

  风雪似乎永无休止。

  彭毓橘所谓的“想办法”,不过是亲自带着亲兵,顶着刺骨的寒风和漫天飞雪,一次次往返于冰冷的官道,向那些掌管后勤、鼻孔朝天的淮军粮台官员,说尽好话,甚至不惜拿出自己微薄的积蓄打点,才勉强抠出一点救命的粮食和劣质黑火药,维持着这支被遗忘的湘勇队伍不至于彻底冻毙、饿毙在这兖州的冰天雪地之中。

  同治五年,丙寅,春寒料峭。运河畔的东昌府(今聊城)一带,战局陡然吃紧。捻匪任柱部数万精骑,利用初春河水解冻、道路泥泞的时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淮军悍将刘铭传部团团围困在一个名叫“丁家庙”的狭小地域。

  战报如同雪片般飞入彭毓橘的营中。刘铭传部被围得水泄不通,几次试图突围都被捻军凶悍的马队冲散,伤亡惨重。

  淮军主力或因路途泥泞,或因调度迟缓,一时难以赶到救援。

  刘铭传派出的求援信使,几乎十死七八才将血书送到附近友军手中。

  信中字字泣血,恳求火速增援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