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

糊涂罢了。

  她也不自找麻烦。

  王小妹的想要进京叶榆都没答应,对于王姥姥的各种口述陷阱滑不溜手,根本不掉。

  王姥姥老俩口在心里嘀咕:“这外孙女就挺不客气的,也并不好说话,不愧是来娣生的,这臭脾气像极了她妈。”

  聊了这么久,晚饭也差不多做好了。

  叶家吃饭一向比较随意,没有“食不语”的规则,菜一上,顶多等叶红军夹了过后,抢到多少看手速。

  但王姥姥家不一样。

  可能是因为人口过多的缘故,王家竟然实行分餐制。

  分餐的人是这个家最高长辈之一的王姥姥;分家的第一梯队是两位老辈,还有壮年劳动力,王传根王大虎王二虎;刘红梅、王小妹和小辈们紧跟其后;剩下王大虎媳妇和李牡丹被排在最末端。

  越往前,分的饭菜量越多或者种类越多,往后有时不一定能吃饱。

  像是韭菜炒蛋只有第一梯队有,蛋花汤第一梯队和第二梯队差不多,落后面顶多半碗两勺,白菜粉条南瓜乃至于红薯杂粮饼也都差不多一样。

  叶榆本来该在第三梯队,甚至和刘牡丹这个外孙女一样被分在末端,不过作为远道而来第一次上门的娇客,她被王姥姥分在第一梯队,享受最佳待遇。

  蛋花汤是真好喝,鸡蛋滑嫩,自家地里种的葱可香了,和葱一样的还有韭菜,和鸡蛋简直是绝配。

  叶榆多久没吃过韭菜炒蛋这玩意了?闻起来老香了,吃起来更香,愣是实行一口菜咀嚼二十下的健康吃法,倒不是为了健康,纯属于让味儿在嘴巴里留得久一点。

  其他也不错,白菜粉条没放什么油,但吃到了原滋原味。

  这白菜挺甜的,清甜。

  虽然也是红薯杂粮饼,但可能因乡下粮食相对充足些,量不一样,吃起来口感更好一些,更劝和。

  叶榆牢记王姥姥在饭前说的一句:“小榆第一次来姥姥家,姥姥家其它什么都没有,红薯管够,尽管敞开吃。”

  “得勒!”

  于是在叶榆把手里的杂粮饼啃得干干净净后,大大方方拍了拍肚皮,说:“姥姥,我没吃饱,饿饿,饭饭!”

  第一次见到叶榆食量食速的其他人:“……”竟这么能吃?

  反射性看她肚子。

  很平啊。

  王姥姥抽了抽嘴角,她说过的话总不能再吐出来,何况她现在也是看清楚叶榆这个人,和她妈一样牛脾气不好惹,比她妈还厚脸皮,无奈让孙媳妇再多煮一些红薯。

  “我吃的多,我可以自己来的姥姥。”

  “别别别,哪有让客人动手的,老大老二媳妇儿,你们还不快点。”

  叶榆只能重新坐下,她还真没有翻别人家的习惯,只是真心觉得麻烦两位表嫂挺不好的,这年头当人媳妇儿过的可真不容易,干的不少,吃的最少。

  接下来的只有烤红薯,想要让王姥姥招待其他是不可能了。

  不过叶榆也不介意,敞开肚皮吃,吃到最后王姥姥王姥爷已经不是抽嘴角了,整个脸都在蠢蠢欲动,恨不得把这大胃口王马上给撵回知青点去。

  这未免也太能吃了吧?

  本来还因叶榆能力不错,性格也不是个拎不清的,想着要不要和她多多来往,邀她住家里也是多一个超壮年劳动力。

  这谁家能养得起?

  难怪王来娣让她下乡,怕是城里的商品粮也养不起吧?

  若不是看上坎肩份上,王姥姥指不定真的撵叶榆出门,如今只能暗中不断运气,默念“坎肩”、“坎肩”、“坎肩”。

  也不知念了多少遍,叶榆也终于吃了个十成饱。

  吃的还很舒心,尤其是姥姥姥爷舅妈他们的表情神态非常下饭。

  咳咳。

  叶榆离开的时候,除了受.精喜蛋,还买了不少新鲜蔬菜,以及大量的红薯土豆南瓜,王姥姥他们的表情这才有恢复正常。

  “下次来玩啊——”一出门,日常待客客套话脱口而出,刘红梅仿佛能感觉到背后能射死人的目光。

  叶榆促狭:

  “下次一定。”

  “……”

  第28章 人工孵鸡

  叶榆吃饱喝足, 返回途中,顺手割了些茅草,砍了不少的柴, 把空了大半的背篓再次装满, 累得老高。

  柴火这些最麻烦的不是砍与割, 而是将它们晒干,夏天肯定不存在这个忧心, 问题在于现在早已入秋, 早点砍,早点晒, 也是为了今年的寒冬。

  实在不行再来一次, 跟姥姥家他们交换,她看他们家柴是真多。

  回到知青点时,其他仨个已经回来了,浑身上下沾有泥巴,一副精神萎靡的模样,正在吃饭, 但吃的不是很香。

  让某人恨不得以身替之。

  韩景把在镇上帮忙买的东西递过来, 说:“盐在最底下,肉没有, 猪下水也一样,鸡没有,米没有;富强粉限量两包,我们按照你说的,给你买了三人份,你给的糖票花完了,这是剩下的票和钱。差点忘了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