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宁望书城>书库>科幻灵异>四合院:重生54,开局成为战神> 第227章 张瑞翔递上一支烟

第227章 张瑞翔递上一支烟

  “你有这个能力,我也相信你会做得好。”张瑞翔递上一支烟,“你只要参与进来,我定会给安排妥当。”

  王大民深吸一口气,坚定地答应了下来,表示会尽心尽力做好工作。与此同时,张瑞翔任命刘晓萱为广播站站长,并明确各自的职责范围,确保每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

  “好的,大家各有分工。”他微笑着转身出门。“安心工作吧。”

  在办公室里,剩下的人还在互相猜测和讨论这个突然的变化。

  不久,张瑞翔拜访了一家报社,寻求合作和支持……

  在红星印刷厂的一间陈旧而喧闹的大车间中,张瑞翔与靳友华见面交谈,详细商讨办报的合作方案和未来规划。

  “靳主编,您这边能联系一下合适的印刷社吗?”张瑞翔请求道。

  靳友华摇了摇头,叹息着回应说,尽管他自己也很期待有人来解决一些问题并带来创新,但他深知这是一场挑战极大的尝试。即便如此,为了朋友的这份热情,他也愿意提供必要的帮助。

  经过一系列交流,张瑞翔终于获得了初步的支持与指导,并准备迈出这重要的第一步,迎接未来的种种可能。

  “靳书记……你怎么不问问这个年轻人为什么年纪轻轻就办报纸呢?”林向东半是玩笑半是认真的说道。

  “我不问。”

  张厂长摇摇头,“既然他年纪轻轻就能担任这么重要的职务,想必是有一定能力的。如果他敢办这份报纸,那我自然也敢支持。”

  听到张厂长这话,林向东愣住了。

  确实,好像也有一定的道理。

  “我们打算发行日刊,名字叫《新报》。”赵明轩神情严肃地解释道,“这是初创阶段,我们可以从一天一万份开始试水。”

  “《新报》?你这名字起得倒是挺特别啊!”林向东瞪大了眼睛。

  “这就是我想用的名字。”赵明轩淡淡一笑,“它在历史上指的是官方的通报或是新闻文件。”

  林东向苦笑一声,摇摇头。

  “你还真是个大胆的想法。”

  经过短暂的思索后,付庆堂郑重回答:“可以,一份两分钱的价格,我来做这项业务。”

  “一分钱可以吗?毕竟报社才刚开始起步,”赵明轩叹了一口气。

  “一分太少,做不了。”付庆堂坚定地说。

  “那就这样,当销量达到每天两万份时,我给你一分五;达到五万份,给你两分;十万份,我就支付三分。”赵明轩提出建议。“行不行?”

  面对这样的提议,付庆堂有点吃惊:“谁听说过卖得越多给的钱反而多的事呢?”

  “现在我的目标是让报纸先活下来。如果我们撑不过去,即使你一分钱都不收也不过是浪费精力,对吧?”赵明轩叹了口气。

  “好吧,就算是为了支持一个新的尝试……不过一个月内是一分钱,从第二个月开始就得涨到两分了。”

  两人就此一拍即合。

  赵明轩没有还价,只是简单地点点头,“没问题。”

  第二天晚上,在三碗热气腾腾的馄饨被吃完之后,赵明轩将另一位朋友送回到编辑部,而他自己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正好看到了等候着的两位上级同事,孙建设与高伟国。

  “几位来得正好,刚借了钱准备办事,您两位这就上门了?”

  “别想多了。”高伟国笑着说,“只是来看看预算情况。”

  “目前还没花出一分钱。”赵明轩给对方泡上茶水,笑道:“有什么事赶紧说吧,时间紧迫啊。”

  经过一阵讨论后,双方签订了新的贷款协议:他们提供了赵明轩五万元借款,并约定三年之内归还是十万元。

  送走了客人后,赵明轩坐下来松了口气,王文博和李雪相继进来汇报情况。经过一宿加班工作后,《邸报》第一期终于成功面世,大家继续着手处理后续的工作安排。

  随着时间逐渐推移,《邸报》通过刊登物品交换广告的形式,在当地迅速走红。这个独特的运营策略使它成为了市民交换旧物的重要平台,为赵明轩和他的团队开辟了一条全新的发展方向。

  在红星印刷厂的车间里,张天华、王文峰、刘梅、陈静和周莉五个人静静地守候着。尽管机器轰鸣声几乎盖住了他们的对话,但他们都坚守在这儿。

  《人民日报》这个名称依然引起了广泛争议。不仅是工厂领导有所意见,甚至部委高层也不赞同。他们认为,一家小钢厂办一份报纸就已经令人难以置信了,而名字居然叫《人民日报》?

  为了这个名字,李志新专门向上级部门请示。

  高层只简单回应:“既不违法又不违规,为什么不可以?”

  于是,《人民日报》就这么顺利申请下来。

  伴随着沉重的机械运作声,散发着墨香的报纸一页页出现在眼前。

  《人民日报》

  主编:张天华

  执行编辑:刘梅

  助理编辑:周莉,陈静

  这些简短的署名承载着他们辛勤的汗水。刘梅等人抚摸着报纸,感受那份特有的满足。虽然销量还未可知,但这无疑是他们在部长手下完成了一项大事。<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