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君主立宪制

  …………

  宋仁宗一句话,满朝尽数寂静。

  朝臣们都仿佛觉得一道惊雷在耳边炸响,久久都难以回神。

  最开始说出那句话的学子豁然抬头,看向王座上的帝王,瞪大了双眼。

  “陛下……”

  “陛下,此言不可说!!”

  包拯凭空一道厉声,定定的抬起头看向赵祯。

  “朝中大小事务,最终终究是要您金口玉言,包某用性命担保,朝中但有敢起异心者,包某定与他不死不休!!”

  朝臣们纷纷大声响应。

  赵祯神色挺复杂的看向包拯,唏嘘。

  “哎,你别说,包爱卿说这话,朕确实安心哈……”

  哪个能顶得住你一喷,朕这位置就是让给他坐也无妨啊。

  包拯气的脸色都黑了黑,怒哼一声不肯再言。

  赵祯也挺坦然的,安抚着一众恨不得死给他看表忠心的臣子们。

  “诸位也不要这么紧张嘛,朕就是这么一说而已!不必太较真了!”

  欧阳修神色变换了许久,终究是叹息了一声,朝着仁宗的方向一拱手道。

  “陛下,臣只是凡人,看不到那么久远的未来,但只要您在位一日,这样的事情绝不会发生。”

  赵祯笑呵呵的,不怎么在意的点头,“如此就够了,如此就够了!”

  韩琦也叹了一声,踌躇片刻,到底是说不出什么话来。

  未来到底会如何?又到底会走向什么样的道路。

  任由他自诩聪明绝伦,但也怎么都想不清,看不透。

  只能交由给时间自己,交由给王朝自己了。

  他看向满朝踌躇满志的臣子,看着他们脸上如骄阳初升一般的野望,心情复杂之余难免不感到欣慰期盼。

  ……

  【仁宗一朝,共录取进士约有4000人。】

  寒门士子在这里的得到巨大的提升,正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形容的便是此番盛景。

  天幕画面缓缓转动,从熙攘繁盛的开封府上空飞跃而下,以历史长河的形式逐一在几位流传了千古的着名人物身上定格刹那。

  多少繁华的王朝,或在历史上留下赫赫声名,但却绝没有一个如宋仁宗治下一般,几乎代代宰辅都是名震史册名臣。

  晏殊、范仲淹、欧阳修、苏轼以至于到后来的王安石……

  弹幕幽幽然道。

  【能不有名么?哪个不是名震语文书的人物?哪个不是占据过语文书半壁江山的人物?】

  【师傅别念了,我看着这几个名字我就头疼!!】

  【这还得感谢国家义务教育普及的好啊,但凡是个上过学的,谁敢说自己不认识这几位(狗头)】

  【快来人,快来人啊!谁去替我把仁宗这一朝连锅端了!!!(狂喜黄豆)】

  【快别了,宋本来就没什么值得说的好皇帝了,再把仁宗给端了,嘶……可怜的赵匡胤(怜悯)】

  【可怜的赵匡胤(指指点点)】

  天幕前,赵匡胤的额头青筋跳了跳,勉强挤出一个微笑。

  他敢怒不敢言的瞪了弹幕一眼,皮笑肉不笑。

  “呵,朕才不跟你们一般计较!!”

  同时,也有不少王朝的帝王把目光凝视在了其中一个特殊的名词之上。

  秦始皇年间。

  嬴政负手蹙眉,“义务教育……这个词仿佛已经不是第一次在天幕上见到了,不知这究竟是什么意思。”

  他也曾有过猜测,只是迟迟不敢确定。

  嬴政沉默片刻,到底叹息一声。

  总而言之,他直觉这绝不是目前的他能考虑的东西。

  好在……这一次,他还有漫长的时间。

  帝王抽出一张竹简,认真的在上面一笔一划的刻印下这四个字——‘义务教育’。

  ……

  不仅仅是这些在词作上留下赫赫盛名的文学巨匠,仁宗一朝在农业、经济、科技、海外贸易等方面都达到了世界顶尖的水平!

  人口突破了一亿,粮食产量年年攀升,瓷器、丝织、造船等技术更是举世无人能匹敌。

  几乎对古代书籍传播呈席卷式你的活字印刷术在此时被发明出来,沈括首创《梦溪笔谈》记录科学上的发现,世界上最早的天文钟水运仪象台诞生于此……

  哪怕人口数量远超前代任何一个王朝,但宋朝仍然是名声在外的富得流油。

  宋朝的皇帝们刚忍不住骄傲的挺起胸膛与有荣焉,便见弹幕啧啧着划过。

  【可不是富的流油么,那国库的钱可是养活了好几个王朝呢(狗头)】

  【辽:打个饱嗝,懒洋洋翻个肚皮,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