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宁望书城>书库>历史军事>历史盘点:给始皇帝剧透二世而亡> 第317章 吕后之治!民无扰,衣食足!

第317章 吕后之治!民无扰,衣食足!

  ……

  天幕渐渐被灼目的涅盘之火笼罩。

  火凤拍打着翅膀盘旋环绕,发出悦耳清亮的啼鸣声。

  它带着镜头飞驰而下,将整个大汉初年的版图都渐渐囊括其中。

  在这里,黎民百姓脸上渐渐洋溢起笑容,不再带着乱世倾轧的灰暗绝望。

  孩子们在田野地间奔跑追逐,不再担忧飞射的冷箭。

  黑白的画卷渐渐染上了缤纷洋溢的瑰丽色彩——!!

  这里,是大汉初年。

  一个即将要传承四百年的恢弘王朝,精彩非凡的拉开序幕!!

  与此同时,一张裹挟着烈焰的羊皮纸徐徐的展开,浮现出一行行金红的大字!!

  【吕后执政十五年,授田于民,鼓励生产,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昔年憧憬。】

  孝惠帝一朝,吕后诏令。

  【“举民孝悌、力田者复其身”】

  她免除重刑徭役,大力鼓励百姓从事生产。

  如此,许多因背负徭役而无法从事生产的家庭因为壮劳力的解放渐渐踏入了正轨,田地里的庄稼都硕果累累。

  【“减田租,复十五税一”】

  在授田于民,实现耕者有其田后,她又立刻着手田租和赋税的调整。

  所谓无为而治,不是甩手掌柜什么都不干,而是不再细节上条条框框,只给出一个大方向,把控整体趋势,让百姓按照自己的方式自由的生产活动。

  吕雉在这一点上的把控,远非寻常人所能敌也。

  甚至于刘邦自己,在治国上都比吕雉差了不是一截半截。

  【“为天下初定,复驰商贾之律”。】

  比起刘邦极端的“重农抑商”,甚至于颁布“商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这样的极端法令。

  吕雉对商人的看法要宽容的多。

  事实上,从各方面细节都可以看出,刘邦对嬴政的种种观念都是非常认可的。

  秦国实行“商鞅律法”,商鞅这人,对商人可谓是深恶痛绝,在商鞅律法的土壤上,商人是没有任何生存空间的。

  可事实上——在一个大一统的帝国中,商鞅的那套律法,已经不再合适了。

  过度打压商人,意味着经济无法流通,以物易物总有局限性和换不到的东西。

  要想经济发展,国民生活向好,推动商业就是必经之路。

  吕雉在这一点上的眼光,显然要比刘邦敏锐许多。

  她在大局观的把控,以及经济政治上的敏感性,非同常人。

  【吕后二年,朝廷分别采取“行八铢钱”和“行五铢钱”。】

  人家吕雉不一定系统的学过经济学,但是人家就是直觉的明白。

  钱这玩意,不是印的多、发行的多就能国家富裕了。

  她懂得平衡物价,稳定币值。

  简而言之,让钱值钱,让货币流通。

  在该做什么事儿的时候,就做什么事儿。

  该刹车就刹车,该调控就调控,该推动就推动。

  这里面的政治学问,够寻常帝王悟个一辈子的了。

  吕雉,毫无疑问是一位极为优秀的“帝王”。

  无论私德如何令人诟病,但她的功绩,是怎么也抹消不掉的。

  除了过分偏心大肆分封吕家诸王,以及杀了几个老刘的崽之外,许多帝王有的臭毛病她一个都不沾。

  沉湎女色,大兴宫殿,歌舞升腾,穷奢极欲等等。

  非要说,吕后执政期间的唯一一次皇家工程,乃是后世影响极深【长安西市】。

  长安西市的兴建落成,为后来长安成为世界性大都市奠定了极为重要的基础,就当时而言,也令长安成为了整个汉朝经济活动的中心。

  除此之外,她一件伤耗民力的事情都没有做过。

  家家有田地,户户有余粮。

  民无扰,衣食足。

  天幕的画面缓慢的转过,伴随着火凤清越的啼鸣声,羊皮纸卷被一抹涅盘之火熊熊燃烬。

  书籍哗啦啦的翻页声响起,最后定格在其中一页上。

  金光渐渐璀璨,天际仿佛落下一道道悦耳凤啼之声!!

  【吕后治下,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天幕前。

  汉初满朝臣子都呼吸微微有些滞涩。

  这是……后世的史书评价!!

  而评价中那些字句几乎让他们目眩神迷!!

  刘邦盯着天幕,半晌失语的说不出话来。

  萧何和陈平等人则是隐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