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宁望书城>书库>其他小说>真实罪案录> 第339章 “助学”色魔-1

第339章 “助学”色魔-1

  “爱心助学”,这本是一件利于千秋万代的大好事,大善举。

  而对于那些被帮助的孩子来说,这更是一个能改变他们一生命运的转机。

  可是谁能想到,恶人的底线已经低到令人发指,冒“善举”之名,行丑陋肮脏之事。

  今天要说的这个恶人就是王杰。

  别误会,这个王杰不是我们熟知的那个歌星王杰,这个王杰,1980年生,曾经也是一名大学生,而且自己也是来自于贫困山区。

  可能是因为自己的经历,王杰大学毕业之后,没有留在大城市里,而是回到了自己出生的地方--广西百色市隆林县。

  在2020年之前,这里还在贫困县名单上榜上有名。

  但王杰义无反顾的回去当了一名乡村教师。

  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觉得这个王杰还挺伟大的,挺高尚的?

  继续。

  当时他们村里有很多贫困学生,有些家里根本没有能力供孩子读书。

  王杰曾经也跟着其他老师一起去家访过。希望能把孩子劝回学校。

  但看到孩子家里家徒四壁,王杰也觉得有心无力。

  他知道,并不是孩子们不愿意回学校,实在是事实太残酷。

  不过好在,社会上的爱心人士也会不定期的捐赠一些钱物,资助一些学生。

  只是这样的捐赠捉襟见肘,根本没有办法解决所有学生的困难。

  其他老师对于这样的情况,可能脑子里想的就是,希望能有更多的爱心人士给予资助。

  但王杰不一样,他居然从这件事情里,看到了商机。

  就说这小子当初放弃大城市的生活回贫困山村,目的不简单。

  王杰认为,之所以捐赠的人那么少,主要是因为“流量”太少,知道他们这里有很多贫困学生的人不多,很多捐赠也都是从红十字会拨过去的。

  这样僧多粥少的情况,学生们想要得到助学金,都要排队。

  所以,当务之急就是扩大影响力,让更多的人知道,这里有一群嗷嗷待哺的贫困学生等着社会爱心人士的投喂。

  上过大学的王杰果然是见过世面的,他很快就想到了,想扩大影响力,最好的办法当然是借助互联网的力量。

  互联网上一吹风,那捐赠还不得像暴雨一样哗哗往他们这里下?

  于是,2006年的时候,他以个人名义开办了一个爱心助学机构,名字叫“百色助学网”。

  记住这个名字,画线,圈起来,后面要考的。

  宣传标语是这么写的:少让一个学生失学,多建一所漂亮学校,关注一线教育教师。

  横批:爱心床架,助残助学,一举两得,功德千秋。

  多么的“道貌岸然”,哦不对,这时候还不能这么说。

  应该说是,多么的“豪情壮志”,多么的“深明大义“,多么的”高瞻远瞩“,多么的”震古烁今“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永垂不朽……”

  这个……扯远了。不合适不合适。

  不过,当时他的这个举动,确实为他赢得了很多好评。

  只可惜肚子里墨水有限,想不出更好的词了,所以要助学嘛,读书了才有墨水嘛,才能更好的夸他。

  不过……

  还是不夸了吧,省的一会打脸起来太疼。

  要说王杰的主意还真不错。

  那时候互联网刚刚兴起,借助这个风头,他给自己的助学网大力宣传。

  他还拍了很多贫困学生无望上学的纪录片,希望社会各界人士能够帮助她们,捐款助学。

  很快,他的这些视频在网上被疯狂转发,点击量节节攀升。

  大家一看视频:啥,还有这么穷困的地方?那些孩子们连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冬天还光着脚?还穿着单衣?

  连个书包文具盒都买不起?

  都是善良的人,看到这些,怎么可能不升腾起一股恻隐之心?

  更何况,他们的要求并不高,可能平时买件衣服,吃顿饭的钱,就能解决一个孩子一年的学费。

  于是,大家助人为乐的精神一下被激发了。

  各地的捐款捐物跟雪花一样朝着“百色助学网”飞来。

  而王杰自己,也摇身一变成了“助学达人”,和“慈善天使”。

  而“百色助学网”在王杰的运作下,发展的风生水起。

  当然,刚开始,事情是在往好的方向发展的。

  很多贫困的学生在这些捐赠的帮助下,重新返回学校,捧起课本。

  王杰,确实帮助很多孩子圆了读书梦。

  那此时的王杰又在干嘛呢?

  当然是拍视频啊。

  作为“百色助学网”的创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