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宁望书城>书库>都市青春>穿越到大梁国从落水开始> 第九十三章 府学前街

第九十三章 府学前街

  府学前街也是商铺云集。

  因挨着府学,多以经营笔墨纸砚、古玩碑帖、书籍字画,以及字画装裱为主,文化产业极为昌盛。

  顾文轩循着记忆进其中一家店铺购买了几份不同字体的字帖,就去了这条街上最大的书肆会文斋。

  会文斋占地颇大,还是两层。

  一楼以销售与科考有关的书籍为主,如四书五经,史书法典,时文典籍,还有类似试录的复习资料等等。

  二楼则基本上都是琴棋书画,诗词游记,戏本话本之类的杂书,还有一些画作和书法以待有缘人带走。

  这家书肆掌柜很会做生意。

  连伙计也是被调教的一个个见人未语先笑的礼貌客气,回话时声音不高不低的,极有耐性。

  店里还隔三差五地拿出一部分书籍,逢进他家书肆的客人只需交上五文钱就可以待在开辟出来的区域看一整天此类书。

  当然,前提不能有损坏或是私藏带走书,否则赔钱都不要,必须一本赔偿十本,有本事看就要抄书赔偿。

  人气不是一般的旺。

  进去的时候,几排书架前面就多的是穿着长袍的书生,或站或坐的,每人手里都捧着一本书看得津津有味。

  顾文轩站在摆放适合童生和秀才阶段学习之类书籍的书架前面,饶是心里早已做好准备,还是被书价惊到了。

  这其中五册为一套的历年童生考卷,标价就十八两银子。

  历年秀才考卷更贵,纸质不算上好,还是几乎翻了一倍,整整三十五两银子。

  问题是!

  没吃过猪肉,还能没见过猪跑不成,这种书的实用价值并不高,去他的这家书铺东家为人厚道仁义!

  不信邪的,再一路看过去。

  正如他媳妇所说的,真正顶用的科举复习资料书籍连府城这家最大的书铺也无两本。

  顾文轩又去摆放史记之类书籍的书架前面看了看。

  果然,其中一套中等档次纸质,字迹只能算可以的史书,标价就要五十六两银子,简直贵出了天际!

  难怪顾大郎那狗东西之前有书都不借他一眼,可不是一旦翻到有标价的书籍就露馅了,他爹分家分的亏死了。

  顾文轩暗暗的吐出一口气,收起无用的胡思乱想,开始专心找起有关于近年来针砭时事的时文文章。

  那厢,周半夏并未在如意坊久待,得胡掌柜几句提醒,稍坐片刻见有客上门,她就提出告辞离开。

  为自己找了一个很好的理由,算是补上上午不在城内的漏洞,周半夏就捉狭的绕到赵家银楼。

  赵家银楼如之前一般,客人进店铺,伙计迎上前逢见客人挑首饰,必会热情奉承。

  她还有意在之前招待她的小伙计前面多晃了两下,显然她的乔装打扮技术非常成熟,压根没被认出来。

  哪怕小伙计神情稍有疑惑不解的都没有的,只是这回没给赵家银楼赚钱的机会,实在不该。

  出银楼从当铺门前经过,当铺并无什么变化,除一时无客人上门,并无多了护卫或是伙计谁的。

  许是天气放晴,这一片原本就热闹,午后更是人多,街上马车车来车往的,周半夏索性直接去府学前街。

  到府学前街,这一条不到千米,却类似现代文化街的街上也是熙熙攘攘的行人特多,就近进了一家店铺。

  大致了解一下时下文房四宝的物价,周半夏果断采纳顾文轩之前的提议,到了街尾巷口一家经营文房四宝的店铺,不走了。

  据顾文轩所言,别看这家店铺位置偏了些,里面的文房四宝却让每年赶考的学子都为之满意,价钱也是最为公道。

  踏进这家铺子时,她还真见着如今不是府试期间,里面也有好几位穿着半新旧长袍的学子在挑选文房四宝。

  生意居然还很不错。

  周半夏直接去买砚台的柜台。

  之前从高府带回去的砚台是不错,她自己留了的两块却稍显女气,其余的也早已送给大江小河了。

  问了价。

  有贵有便宜。

  来自南边的端砚就不要想了。

  质地雕工稍稍看得上眼的,动则千两百两银子,它已经不是文房用具,是文玩了。

  挑了一块来自临县,算是马马虎虎过得去的易水砚,居然也要二十两银子。

  读书人的东西真不便宜。

  再去边上墨锭的柜台。

  一分钱一分货。

  次等的墨锭真心不好用。

  最终还是挑了二两银子一盒十块装的墨条五盒,和一两银子一盒十块装的墨条十盒。

  好家伙。

  光墨就花了二十两。

  以前在高府用的全是最好的文房四宝还不觉的,读书人的东西果然烧钱,寒门难出贵子不是没道理。

  再挑毛笔。

  毛笔的种类更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