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夫妻同心

蒸饭甑、箅子、舂米臼、饭橱等。

  她还多要口粮食缸,理由是自家男人赚钱多买粮多。

  这些小东西沈宁统统不和她计较,自家就多要镰刀、锄头、柴刀、大镢头等农具,还要了水桶扁担,家里存的土坯砖、石块、木棍子等。

  吴秀娥虽然不织布,却要霸占那台织布机,生怕婆婆给二房织布赚钱。

  他小姑父家是开布庄的,也卖棉花,她以前就总去亲家铺子买棉花回来让婆婆织布再卖去亲家的铺子。

  因为是亲家,她就想买棉花便宜几文钱,卖棉布多给几文钱,一来一回不就多赚点?

  沈氏不知道多羡慕嫉妒,总想要棉花絮被子,她一直没同意。

  现在分家了,沈氏可不得使唤婆婆去他小姑父家打秋风赚便宜?

  没织布机,看你怎么赚!

  那织布机是裴母婆婆留给她的,她对此并没有什么思考,只是习惯性地跟驴拉磨一样继续接手织布,现在大儿媳抢织布机,她眼圈都红了。

  这时候沈宁表现得特别大方,压根儿不为这点鸡毛蒜皮的事儿跟吴秀娥吵。

  那铁锅已经用了好几年,上面有十几个锔钉,刷锅都得放轻力道免得打漏了,估计再用一年半载的就报废了。

  至于织布机,那就是个赚钱效率低又极费人的工具。

  与其用它赚钱,不如用别的办法赚钱,再去买布来的划算。

  织布久了的妇女,不只眼睛不好,腰椎颈椎肩周都不好,手腕手指还有腱鞘炎,膝关节脚踝还得有关节炎等等。

  封建时代女人是消耗品,用废拉倒,可她不行,在她看来裴母赚那点钱不够遭罪的。

  吴秀娥那么喜欢织布,让她织吧。

  裴母把织布机交出去那一瞬间,眼圈刷红了。

  吴秀娥却得意得很,“哼!”

  虽然这两天被沈宁欺负得很憋屈,可她不承认,一台织布机又让她找回些许优越感。

  老二家的到底是怕她!

  沈宁把裴母拉到一边儿安慰她,“娘,分家以后我有好多事儿交给你干,你哪有时间织布?”

  她又叮嘱俩崽儿,“我去镇上,你们在家帮奶收拾东西。”

  她眨眨眼,示意看住别让吴秀娥偷了。

  俩崽儿立刻握紧小拳头,保证完成任务!

  沈宁便放心去镇上了。

  吴秀娥却冲着她的背影冷笑,就凭你能租来房子?

  租不来也给老娘滚!

  去住地窨子好了!

  他媳妇儿就是厉害。

  “你和他们战斗,我却躲在后方坐享其成,都成吃软饭的了。”他戏谑道。

  沈宁轻笑,“瞎说什么?要不是你稳定大后方,镇住场子,我怎么能成功?”

  封建时代就是如此,只要有个男人,哪怕他无能残疾什么的,只要有口气,别人就不能明着扑上来分食。

  如果没有男人,那女人和未成年的孩子若是没有本家的男人们护着,很快就会被瓜分殆尽,甭管发卖还是意外死亡,总之不会有好下场。

  所以有些女人宁愿守寡给族里赚贞洁牌坊,因为这样她们就有族里护着,没人能肆意祸害他们。

  实际总是讽刺寡妇守不住,写她们各种空虚寂寞冷,看上长工或者什么男人的都是男作者意淫罢了。

  真让那些寡妇来说,保不齐她们只要有自己的事儿干,能吃饱穿暖没有生命危险,压根儿不想要男人。

  再问,就是她们人生中的诸多苦难和危险,都是男人强加给她们的。

  就说原主,她未婚夫死了,未婚夫家人就上门骂她克夫,她父兄护不住她只好把她远嫁给一个扶兄魔,让她受尽委屈还被男人打骂。

  要是让她选,如果能吃饱穿暖还有事儿干,她会要男人?

  答案可想而知了。

  更别说那些小说里寡妇们还冒着浸猪笼的危险去和男人偷情,什么男人?

  他那玩意儿镶金子能成仙还是咋滴?

  如果没有裴二郎这个身份在,那裴端就能随意处置她和孩子。

  哪怕裴二郎不露面,他也有自己的存在感,族里长辈就会维护他,裴端也不敢随意处置他的家产。

  虽然很讽刺,可这时候老婆孩子就是他的家产。

  沈宁让裴长青继续站好最后一班岗,好好养伤。

  她则用一块旧包袱皮兜上两大串钱,背上背篓带上柴刀准备去镇上。

  裴长青颠了颠那些铜钱,“有八斤重了,背着太累,带碎银子吧。”

  碎银子体积小,好放,轻快,不打眼。

  沈宁:“银子留着以后进城花吧,在乡下还是铜钱划算。”

  老百姓拿银子兑铜钱,一两银子换1100个,用铜钱却得用1150-1200换一两。

  裴长青就从枕头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