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粮道苍茫
狼瘫软下去。
他摇晃着站起,半边脸被狼爪撕开,血肉模糊,却咧开嘴,露出一个混合着鲜血与雪沫的狰狞笑容:“畜生!来啊!”
胡曾岩没有武器,他指挥着民夫和还能动弹的人,将一袋袋粮食奋力堆叠加固,形成屏障。
混乱中,他看到几匹骆驼因受惊和寒冷彻底倒下,再也无法站起。他眼中闪过一丝痛楚,但随即被更深的决绝取代。
他猛地冲到一辆粮车旁,用尽力气嘶喊:“拆车!点火!用火!” 民夫们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七手八脚地劈开车厢板,在狼群袭来的方向点燃了几堆熊熊篝火!
跳跃的火焰瞬间驱散了近前的黑暗和寒冷,也暂时逼退了畏火的狼群。
借着火光和短暂的喘息之机,赵黑子重新组织起防御。狼群的攻势被遏制,它们不甘地在火圈外徘徊嗥叫,绿眼幽幽。
风雪,终于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渐渐平息了。天边透出一线惨淡的灰白。
山坳里一片狼藉,雪地被鲜血和狼尸染红。疲惫不堪的士兵们互相搀扶着,清点着伤亡和损失。几匹倒毙的骆驼和损坏的粮车,无声诉说着昨夜惨烈的代价。
胡曾岩默默走到那堆燃尽的篝火灰烬旁,拾起一块烧焦变形的铁质车辕搭扣,触手冰冷,上面沾着不知是人还是狼的暗沉血渍。
他紧紧攥住这冰冷的金属,指节因用力而发白。
赵黑子拖着一条被狼牙撕开皮肉的伤腿,一瘸一拐地走过来,声音嘶哑得几乎听不清:“大人…粮…粮还在!”
胡曾岩抬起头,望向东方渐亮的天际线,那里,是肃州的方向。他深深吸了一口凛冽而清新的空气,将那块沾血的冰冷搭扣紧紧按在心口,仿佛要汲取那上面残留的、混合着死亡与钢铁的热力:
“整队!出发!粮在,路就在!前面,就是肃州!”
驼铃声再次倔强地响起,带着伤痕和焦黑的印记,这条饱经磨难的粮道苍龙,背负着希望与沉重的牺牲,迎着初升的、毫无暖意的冬日,继续向西方蜿蜒前行。
---
肃州城外,西征大营辕门高耸,旌旗在干燥凛冽的寒风中猎猎作响。
左宗棠并未端坐帅帐,而是披着一件半旧的玄色大氅,亲自肃立在辕门外的了望高台上。
他身形如古松般挺直,花白的胡须在风中微微拂动,深邃的目光仿佛要穿透漫天飞舞的尘沙,望向那天地相接的尽头。副将和幕僚们垂手侍立在他身后,气氛凝重得如同铅块。
时间在焦灼的等待中缓慢流逝。忽然,地平线上,一个几乎与灰黄色沙尘融为一体的黑点,顽强地跃动着,由远及近,逐渐清晰——是一名疲惫不堪、伏在马背上疾驰而来的斥候!
他冲到高台之下,滚鞍落马,踉跄几步才站稳,声音因激动和干渴而撕裂:“大帅!来了!粮队…粮队到了!离此…离此不足二十里!”
左宗棠扶着冰冷女墙的手指猛地收紧,指节泛白。
他没有说话,只是那如深潭般的眼眸深处,骤然掀起一丝难以抑制的波澜,仿佛冰封的湖面下涌动着滚烫的岩浆。
终于,在落日的熔金将西天云霞烧得一片血红时,那条由无数疲惫身影和负重骆驼组成的漫长队伍,如同一条伤痕累累却依旧不屈前行的巨龙,在漫天飞舞的金红沙尘中,缓缓游进了肃州大营的辕门。
左宗棠步下高台,亲自迎了上去。他的脚步依旧沉稳,但速度明显快了许多。
他径直走到队伍最前方,一辆粮车的侧板被利器劈开过,又用粗麻绳和木条仓促捆绑加固,上面还残留着大片大片暗褐色的、已经干涸发黑的血迹,触目惊心。
几个民夫蜷缩在车旁,脸上满是冻伤和风霜刻下的痕迹,眼神呆滞而麻木。
赵黑子被两个士兵搀扶着,他脸上那道新添的、横贯半边脸的巨大爪痕狰狞外翻,皮肉尚未完全愈合,一条腿用简陋的木棍固定着,走路时发出沉闷的“笃笃”声。
左宗棠的目光在那染血的粮袋和赵黑子脸上那道几乎毁容的伤口间缓缓移动。
他没有立刻去查看粮袋,而是走到赵黑子面前,站定。
他伸出布满老茧的手,没有去拍赵黑子的肩膀,而是极其缓慢、极其郑重地,用指尖轻轻触碰了一下粮袋上那片最大的、已经变成深褐色的血渍。
那触感冰冷而粗糙,带着沙粒的质感,仿佛凝固了塞外最凛冽的风雪和最惨烈的搏杀。
然后,他抬起头,目光掠过眼前这些衣衫褴褛、伤痕累累却终于将粮秣送达的士兵和民夫,最后定格在风尘仆仆、几乎脱了形的胡曾岩脸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那素来威严冷峻的脸上,肌肉微微抽动了一下,似乎想说什么,最终却只化为一声悠长而沉重的叹息。
这叹息里,有千钧重担落地的释然,有目睹牺牲的痛楚,更有一种超越言语的、对这条用血肉铺就的粮道的深深敬畏。
他缓缓抬起手,对着这支沉默的队伍,对着胡曾岩、赵黑子,对着每一个活着抵达和永远留在路上的身影,行了一个极其标准的、无比庄重的军礼。
夕阳如血,将他挺立如松的身影和他身后那染血的粮车,一同拉长,投射在苍茫而坚实的大地上。
夜色如墨,悄然浸染了肃州城。
白日里鼎沸的人声、驼铃、号令,此刻都已沉淀下去,唯有军营深处,巡夜梆子声规律而悠远地回荡在清冷的空气里,一下,又一下,如同大地沉睡的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