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第 22 章

; 闻父:“船沉了,人死了,为何官府一点消息都没有?还有,澴河上从未听说过有水匪,这水匪又是哪儿来的?”

  闻如清拧眉说着自己的怪异:“这艘船会不会就是那艘引祸船?”

  闻父略一沉吟,转头向四周看了看道:

  “此地像是朝云城境内。”

  闻如许一下明白了闻父的意思:“爹想去澴河看看?”

  闻父叹息:“总要去看看才是。”

  若是能找到些线索,总好过像个无头苍蝇乱撞。

  他目光落到一旁闲闲站着的闻焉:

  “阿焉,怎么看?”

  闻焉脸上尚带着笑意:“我听父亲的。”

  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

  但他们也不能就这么去澴河,余下还有许多事要做。

  这艘船是不能用了,两岸又都是峭壁,没有能靠岸的地方。

  这就需要一搜合适的小船。

  幸好像这样的大船,都会备上逃生小舟,这倒不是什么大问题。

  另外还需要足够的食物,行李和银子。

  此去京城路途遥远,走水路是要快些,同时也更危险。

  去京城的水路只有一条,路上重重关卡,他们根本无法通过。

  届时即便有闻焉在,可闻焉不能见人就杀,见官就屠,那跟造反有什么区别?

  水路行不通,只能走陆路。

  陆路就适合得许多,也有利他们掩藏形迹。

  可走陆路意味着要备更多吃的和盘缠。

  何况南边在闹饥荒,从望城到伯阳城,一共八座府城,均被波及。

  而这又恰好是他们将要经过的地方。

  为了不出现意外,须要做好万全之策

  待陆氏醒来后,一家子坐在一起先填饱了肚子,就开始各自在船上搜寻起来了。

  这一通忙活,直到天色暗下来才算完。

  “你们快看我跟四哥找着什么了?”

  老远闻长宁咋咋呼呼的声音就传来,闻焉正准备开门的手停下,转眼看去,就见闻长宁手里抱着干粮急急跑过来,边跑边喊。

  落后她半步的闻和宁,脖子驮着两个装满米面的布袋,左手提着一条腌肉,右手费力拎着只……神鸡?

  闻长宁跑进了,看见闻焉满脸兴奋道:

  “三姐姐,我跟四哥在厨房里找到了我们赢回来的神鸡。”

  闻焉听后,一笑:“巧了,我也找到了些东西。”

  闻长宁经她这能说,才看见她手上拿着的头冠和一串珠子,她手一送,怀里的东西掉了满地却顾不得:

  “我的南珠,还有珍宝阁的头冠!”

  闻长宁眼睛都亮了,那着那串珠子就在身上比划起来。

  闻焉越过她走近船舱内,在木凳上坐下。

  没多久,其他人也陆陆续续回来了,手上都抱满了东西。

  什么被褥,旧衣服,水囊,笔墨纸砚,蓑衣纸伞……

  另外还有一些银子银票。

  当真是应有尽有。

  闻焉把玩着手里的头冠,看着他们一趟一趟把东西搬进来,个个累的满头大汗。

  “把手上的扔了。”

  闻如许刚坐下喝着妹妹倒的水,就见闻焉指着他说到。

  他手上拿的正是一套搜来的笔墨纸砚。

  闻如许放下杯子好脾气地说:

  “三妹妹,路上兴许用的上。”

  闻焉很直白地说:“你拿了这个,谁来背吃的?”

  闻如许一顿,看着地上快堆成小山的食物,改了口:“三妹妹说的对,这些以后有用再置办吧。”

  有了闻如许开头,后面的他们也多少知道自己拿来的东西不适合带着逃命赶路。

  闻如清也盯着闻焉手上的头冠道:

  “三妹,不若把这东西拆了吧,不然太扎眼了。”

  说罢又对闻长宁道,

  “还有那串南珠,都拆了吧。”

  闻焉当然没有意见:“二姐姐说怎么拆。”

  头冠是金丝和各种宝石组成的,并不难拆,几下闻焉就按照闻如清说的拆完了。

  南珠串就更简单了。

  等通通拆下来后,这些值钱的小东西就用装了起来,随身携带。

  最后清了一遍,他们只带上了轻便的行装,一些吃的和换钱的东西。

  忙完后,夜已深,已经不适合赶路了,闻家人只能忍着不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