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宁望书城>书库>历史军事>三塑强汉> 第9章 刘焉心思

第9章 刘焉心思

  也怪不得吴懿,关张二人皆有万夫不当之勇之事,刘焉并没有告诉过任何人。

  “正是!弓箭手只管放箭,厮杀由我和二哥便可。”张飞环眼一瞪,看得吴懿心里有些发毛。

  “要知叛军中可有雷铜、冷苞两员战将,皆勇猛过人。”赵韪想让关张二人收敛一些。

  “插标卖首尔!”关羽满脸不屑。

  “好!”刘焉大叫一声。

  然后刘焉说道:“不施以威,无以施之德。叛军现就在成都东门外。我再给你们加上五百刀盾兵,你们先去打上一场。得胜,任岐、贾龙方能请降。”

  刘备口中的“和谈”,被刘焉变成了“请降”。

  刘备知刘焉性格刚烈,这应该是刘焉的底线了。

  刘备仁厚,实在不愿意杀太多的人,但现在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只能应承下来。

  待吴懿带着关张二人前往军营挑选弓箭手。

  而赵韪之前一直在思索,这里才开口质疑刘备。

  “玄德之策是要改变益州的原本方略。可这倒是让使君不好做人了。”

  赵韪这话很毒。

  本来我们是对世家大族是打压的,结果你刘玄德一来,方略就成“怀柔”了。

  或者说,坏人都让刘焉做了,你刘备来做好人吗?

  何况,东州军与叛军已经厮杀近两个月了,哪是你一句话就能解决的。

  谁知道刘焉马上打断了赵韪。

  “只要能让益州稳定下来并快速致富,方略变也就变了。”

  刘焉来益州后,本以为能大展身手,谁知却弄了个灰头土脸。

  黄巾余孽尚存,任岐与贾龙又起烽烟,汉中郡的苏固还没来得及收拾……

  苏固又怎么惹着刘焉了?

  原因就在于刘焉就任益州牧后,对世家大族举起屠刀时,作为汉中太守的苏固,因其亦为益州世家出身,马上就对五斗米道举起了屠刀。

  苏固的理由倒是简单:五斗米道危害甚大,道徒只听传道之音,不闻郡府之令。

  张修、张鲁已归顺了刘焉,苏固此举便是在打刘焉的脸。

  如果关张能剿灭任岐、贾龙叛军,那再去征讨苏固,也不在话下。

  其实,刘焉内心还存着更深的心思。

  当前,他来益州这一年半的时间里,已经发现,蜀中之人绝大多数都是心向大汉的。

  如果天下未乱,他就得听从大汉朝廷的,否则就是谋反,便会失去蜀中民心,他做这个“益州王”也无法安心。

  要坐稳益州王的宝座,他就得想个办法,让益州百姓认为,不是他要割据,而是朝廷舍弃了益州。

  可如何让百姓认可“朝廷舍弃益州”的说法呢?

  只有一个办法:他再也收不到朝廷的诏令。

  而且他派人想联系朝廷,也根本联系不上。

  要做到这一点,就要说到汉中郡了。

  汉中为中原入蜀的必经之地,也是唯一的途径。

  要与朝廷断了联系,就必须完全掌控汉中郡,并让占据汉中郡的人断绝中原与蜀地之间的往来。

  这个占据汉中郡的人,一方面要打出割据的旗号,另一方面还要完全听从自己的指令。

  打出割据的旗号,目的便是不让别人知道是自己想割据益州,从而不让自己失去蜀地民心。

  这可非常不容易。

  因为对方真的宣布割据了汉中郡,又如何肯定能听自己的指令呢?

  自然是有人质在手才行。

  而且这人质还得是其无法割舍的。

  如此,他既不会担负“背叛大汉”的名声,也能做个真正的益州王。

  现在,这个人就在眼前。

  他把刘备留在身边做人质,然后派关张二人去征讨苏固,再派简雍去任汉中太守。

  他在琅琊国时,可是听刘备说过,当年他与关张二人桃园结义,之后他们兄弟三人便都不离不弃。

  如若不是如此,关张不遵军令,成公子也不会把刘备、简雍也逐出青州。

  如此一来,截断朝廷与益州联系的罪名,便与自己无关了。

  加之推行了新农体系,蜀中民众自然会认为,不用大汉朝廷,蜀地也能国泰民安。

  关键是,以这样的理由自立,朝廷也怪不上自己。

  有人截断了朝廷与益州的联系,就该你朝廷负责打通通道。

  朝廷怪不到自己,就不会牵连到自己在京都的三个儿子。

  当然,有机会时,他会悄然派人入洛阳,把他的三个儿子都接到益州来。

  他割据益州的想法,是来自《汉报》的内容。

  青州成公子不仅擒获了董卓、李儒,公审后处死,还驱逐了吕布……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