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宁望书城>书库>历史军事>三塑强汉> 第1章 蔡成醒来

第1章 蔡成醒来

  公历397年(公元194年)初冬,京都东面的偃师城外。

  荀彧和众阁老全部身着便装,等待在路边。

  他们在等谁?

  能让阁老全部出动的,自然是大人物。

  可大汉还有比他们身份还要高的人物吗?

  当然有,而且只有一个。

  谁?

  当然是当今的皇帝陛下,蔡成的关门弟子刘协。

  刘协不是在京都吗?

  公历393年开春前,帝师蔡成被人下毒身亡后,刘协就决定,既然师尊无法陪自己出巡大汉河山,他就自己走一趟,以了师尊生前的愿望。

  刘协这一走就是五年。

  如果不是他参与科考,而且还高中县试第一名,他还不会回京都。

  当然,他即便参与了县试第一名,也不能为官为吏。

  因为他今年才十六岁。

  按皇家礼部规定,除科举三甲之外,其他人要满十八岁才能为官为吏。

  蔡成设计的朝廷组织图不是没有礼部吗?

  蔡成中毒身亡后,内阁又给加上去了。

  这其实也是蔡成考虑不周全的体现。

  蔡成以后世的思维,觉得礼部的存在完全没有必要。毕竟他出现在了东汉末年,以后哪里还需要什么外交,直接平推过去就是了。

  可古时的礼部可不仅仅只管外交。

  皇家的祭祀、朝野礼节的规范(例如如何取名,如何开会,如何行礼……),甚至包括宗教的管理,等等,礼部的事情还是很多的。

  所以,蔡成身亡后,内阁还是把礼部给加上去了。

  而且科考一事,便是由礼部分管的,并由皇室监察司负责监察(比如说监考)。

  这样的好处是学、考、监察三权分立。

  不管怎么说,刘协总算是回来了。

  既然是皇帝,自然应该待在京都。

  何况,至今为止,君主立宪制都没有正式宣布实施。

  也就是说,当前的大汉,还是皇权为上。

  这样做的原因自然扬州、荆州和益州对君主立宪制极其抵触,说擅改祖制、架空皇权、倒行逆施、悖逆天道。

  所以,这五年大汉北方年年有灾,而且还是大灾,就被说成是内阁“倒行逆施、悖逆天道”的结果。

  远处,十几个人正在雄姿勃发地走来。

  自然是刘协一行人。

  怎么只有十几个人?紫金卫呢?龙鳞卫呢?

  当然都在外围。

  方圆五里内,都在紫金卫的警戒范围。

  方圆一里内,都在龙鳞卫的警戒范围。

  当然,他们都身着便衣,或伪装成商队,或伪装成服徭役之人……

  这五年,刘协、申金、诸葛亮和郭淮等人,可全部都是隐姓埋名、伪装成普通百姓,游走于大汉北方各州。

  看到刘协等人的身影,荀彧等阁老才大喘一口气,把五年来的担忧驱散一空。

  虽然每月都有刘协的消息传回来,可毕竟不在京都,不在眼皮底下,让这些阁老如何不担心?

  刘协长高了,也长壮了,略带黝黑的面庞,透露着一丝坚毅。

  可他的眼神怎么有些躲闪?

  哦,明白了。

  这是近乡情怯。

  京都、皇宫,可没给刘协留下什么好印象。

  自他的父皇驾崩后,他几乎每天都生活在恐惧中。

  好容易蔡成给了他安全感,可也只是一个月的时间……

  此时,阁老们似乎明白了刘协为何出了京都,五年都不想回来了。

  每每想起这些,刘虞都止不住心酸。

  虽然刘协是庶出,可也是他刘氏的嫡亲血脉,怎么就……

  荀彧引领众阁老一起上前行礼。

  “恭迎陛下回京!”

  刘协略带一些慌乱地拱手回礼。

  只不过,阁老们是把身子躬了下去,而刘协却没有躬身。

  这也是礼部颁布的大汉礼仪之一。

  虽然内阁废除了跪拜礼,但向至高无上的皇帝陛下躬身,总没有错吧?

  “有劳诸位爱卿远道来接。诸位爱卿几年来可好?”刘协已经冷静下来了。

  “有劳陛下挂念,吾等安好。”众人眼中都是笑意。

  从刘协彬彬有礼又不卑不亢的姿态,便知这几年的历练颇有成效。

  “我师尊和我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