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宁望书城>书库>历史军事>三塑强汉> 第498章 摩陀之殇(4)

第498章 摩陀之殇(4)

  思前想后,又与曹仁、夏侯惇反复商议,最后决定潜伏在摩陀山中,伪装成山匪,引诱护民军前来剿匪,然后利用山地的地形地势,看能否歼灭护民军一部分,给护民军一个下马威。

  最重要的是,潜伏于摩陀岭中,背靠大江,他们根本不担心护民军断他们返回江东的退路。

  有退路,就不会被全歼。

  这些兵马对曹操稳固扬州以及日后要征伐荆州,可是极为重要的。

  于是,曹仁率领四千兵马伪称退回江东,实则在摩陀山内潜伏了下来。

  而程昱带来的两千兵马根本就没过来,而是在刚刚过江时,便隐藏在江边和摩陀岭中了。

  由此可见,程昱确实担得起“扬州第一名士”的名头。

  他过江后的第一件事,竟然是控制了摩陀岭下的大江渡口,并以一千兵马于摩陀岭上掩护渡口,保证了曹仁和夏侯惇的退路。

  五千兵马入摩陀岭后,为了造成摩陀山中有山匪的假象,还派出了不超过两百人的小股兵马,不着军服,摩陀岭周围的平原劫掠。

  一方面劫掠的粮草,可以保证在摩陀岭可以多坚持一段时间,另一方面,造成摩陀岭中山民并不多的印象。

  而留在山中的军士,每日只做一件事:堵住山中的小河溪水,从而形成一个大大的堰塞湖。

  堰塞湖有很多个泄洪口,分别通向不同的山谷。

  一旦护民军进山,这些山谷就是埋葬护民军的地点。

  程昱、曹仁、夏侯惇并没有等多久,护民军果然进山来剿匪了。

  程昱为高顺准备了五重打击。

  第一重:山洪;

  第二重:滚石;

  第三重:箭雨;

  第四重:从山上杀下来的刀枪兵;

  第五重:谷口的伏兵。

  也就是说,一旦高顺率军进入了可以倾泄山洪的山谷,马上就会有两千兵马封锁谷口。

  程昱打的主意就是全歼。

  在程昱看来,唯有一次把护民军打疼、打惨,方能让护民军不敢轻举妄动,也能够给江东曹操争取足够的时间来稳固扬州。

  只有扬州稳定下来,曹操才能在扬州招兵买马、扩充军备。

  可高顺派到山顶的斥候,为什么没有发现山上的伏兵?

  程昱自然知道,一般进山,主要是走山谷,因为走山脊过于费力。

  走山脊,就要不断地上山、下山,要走入深山,等于是不断地翻山越岭。这样走不仅要消耗将士大量的体力,而且还会因为道路险峻而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所以,一旦进入山区,都是往山脊派出斥候以防止山顶有伏兵,而大队人马都是走山谷。

  程昱既然知道这一点,自然不会在山脊上布置伏兵。

  他的伏兵是布置在半山腰的。

  在野草树林的掩护下,山脊上的斥候,根本发现不了半山腰的伏兵。

  等听到山洪的咆哮时,他们才会从半山腰冲上山顶,同时调派百十个弓箭手射杀山顶上的斥候,其他人每人都要抱一块石头。

  冲到山脊上之后,就直接把石头抛下去,然后再捡山顶上的石头往下抛。

  双重打击下,哪怕山谷中有上万的军队,也会死伤大半。

  山顶上的石头抛完了,山上的弓箭手就会集体往下冲,冲到半山腰,就是箭雨泼洒而下的第三重打击。

  如此至少还能再杀伤半数左右的残兵。

  而在弓箭手向山谷泼洒箭雨时,刀枪兵也差不多冲到山谷中,便可展开第四重打击。

  如果山谷中的护民军想从山谷口冲出,他们就会遇到山谷口伏兵的第五重打击。

  山谷口的伏兵要等到山洪水冲过去之后,才会进入山谷。

  五重打击之下,程昱不相信还能有活着的人。

  如果有,那也是跪地乞降者。

  至于伤兵,补上一刀便是。

  留着伤兵,只能是累赘,还得浪费军中本就不多的药草。

  然而,山脊上三人突然看到山谷中不可思议的场景。

  山上的伏兵开始往下冲,弓箭手居前,里面掺杂着刀盾兵。

  刀盾兵就是以手盾来为弓箭手挡箭的。

  谁都知道上山容易下山难。

  这山不是很高,可也有一百多丈,合后世的三百米左右。

  为了不让自己翻滚下去,下山的两千伏兵小心翼翼,速度并不快。

  现在山脚下还能站着的,也就是一千人的样子。

  山谷中山洪已经大幅减弱,最多不到半刻钟,山洪就会变成小溪流。

  按理说,伏兵开始向下冲的时候,就是谷中残兵向山谷外奔逃的时刻。

  可程昱、曹仁、夏侯惇三人却清清楚楚地看到,谷中残兵并没有逃走。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