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宁望书城>书库>历史军事>三塑强汉> 第494章 摩陀有匪

第494章 摩陀有匪

  高顺根本就不和王勉商议,直接下令:

  王勉率一个师的的兵马驻守新息县,防止袁胤军从江夏杀回来,同时配合豫州刺史府在汝南推行新农体系;

  黄水率领一个师进入庐江郡。控制庐江郡后,配合郡府推行新农体系,同时驻防枞阳县,防止扬州的兵马过江。

  他自己则率领两个师进入九江郡,在掌控九江郡后,然后驻防九江郡厉阳,同样防止扬州兵马过江。

  如此,征东军团的三万兵马在广陵、九江、庐江三郡沿江展开,以应对扬州可能的来犯之敌。

  当然,待汝南治安军建好后,新息县将交给治安军驻守,王勉及其率领的一个师,同样进入庐江郡,然后驻守襄安县,形成一道由北向南的大江防线。

  至于江夏郡和南郡,按兵部军令,交由征南军团驻防。

  然后等今年秋收后,又有了充足的粮草,秋冬季征东、征南军团齐头并进,一分头攻伐扬州和荆州。

  为什么要等秋收之后?

  没粮了呗。

  八方开战,需要的粮草可想而知。

  除青州外,冀、幽、并三州也才掌控了一年半的时间,而司棣、凉州、兖州、豫州和徐州,都是刚刚到手,连民众要一日三餐,都要等到今年秋收后。

  所以,数个军团八方开战,粮草可都是青州在供应的。

  青州家底是厚,可也没厚到能供应数十万兵马八方开战的程度。

  蔡成战略的第一步,就是掌控大江以北全部地域,同时征北军团以战代练。

  也就是所有大江以北的州郡,全部要掌握在护民军手中。

  没有王勉跟着,高顺一入九江,就开始放飞自我。

  尤其是据守大江,要与陆水军配合,至少要联系上陆水军的司令,然后在陆水军的配合下,再进九江和庐江。

  可现在高顺已经等不及联系陆水军了。

  开始时,两边都是一帆风顺。

  尤其是黄水这一路。

  庐江郡的太守陆康陆季宁,出自江东陆氏,是三国名将陆逊的爷爷。

  他已经接到了陛下的圣旨和内阁的诏令。

  所以高览和郭嘉率军到来,他直接出城相迎。

  有了陆康的支持,庐江郡的新农体系,得以顺利地展开。

  可曹操军没进庐江吗?

  他倒是想进,可陆康不让。

  陆康派人告诉曹操军,扬州刺史是陈温,而非他曹操。

  而陈温亦没有权力把扬州私相授受。

  所以,如果曹操敢派兵进入庐江郡,他陆康将会率领庐江全部兵马和百姓,与他誓死相抗。

  此时曹操已经去江东,正忙着接收扬州江东四郡。

  率兵前来庐江郡的是夏侯惇,且只有两千兵马。

  夏侯惇听到陆康的警告,再看看自己仅有的两千兵马,夏侯惇很明智地告诉陆康,他只是路过庐江郡,要过江前往丹阳郡。

  于是,夏侯惇及两千兵马在陆康的五千兵马监视下,只能穿过庐江,进入九江郡。

  至于夏侯惇入九江之后,是否过江,陆康就管不着了。

  夏侯惇过江没多久,陆康就接到了圣旨和诏令。

  陆康是个死心眼,一切以圣旨为准。

  既然圣旨说恢复丞相制、组建内阁,所有大汉政务皆以内阁诏令为主,他就马上遵从,并欢迎护民军入庐江。

  黄水只有一个师,王勉率领另一个师要晚一些时日才会入庐江。故而他并没有马上解散陆康手下的五千私军,而是直接把私军转为治安军,配合他一直推行新农体系。

  同时,黄水也对陆康恭敬有加,护民军入庐江后又秋毫无犯,让陆康的老怀大慰,更加卖力地配合黄水。

  但高顺那一路,在进入九江治所寿春后,马上得知,本来驻守寿春的曹仁两千兵马,早在数日前,就已经离开了寿春,说是过江前往秣陵(后世南京)了。

  高顺大喜,直接就想在寿春留下一个师负责推行新农体系,而他自己则独率另一个师,前往江边构筑大江防线。

  军团部的参谋们炸锅了。

  这些都是刚刚提拔起来的娃娃兵,用高顺的话来说,都是一些“小参谋”。

  这些小参谋总总觉得这个军团长有点不靠谱,不放心让高顺独自领军。

  可参谋长和副参谋长都不在,小参谋的反对无效,高顺还是率兵出发了,还把整个军团的参谋班子全部留在了寿春。

  看到曹操军已经撤出九江郡,高顺就已经是一肚子火了。

  谁让你们撤走的?

  你们就不能和我打上一仗?

  高顺现在唯一的期盼,就是曹操在江边布置有兵马。这是他获取战功的最后希望。

  这些小参谋的功劳已经足够了,现在最关键的是高顺个人的战功。

  一旦带上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