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宁望书城>书库>历史军事>三塑强汉> 第426章 徐州风云(3)

第426章 徐州风云(3)

  程昱对护民军的一番分析,让诸位诸侯如梦初醒。

  原来徐州并不是孤军奋战。

  他们背后有扬州、荆州,远方有益州,身边还有袁术、袁遗军和汝南袁氏私军,更是有整个大汉各地士族的支持……

  哈哈,那他们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曹操一走,徐州便行动了起来。全面整军备战,一定要在上元节前攻入青州。

  徐州联军方面,也推举出了三位领兵将领:吕布、臧霸和陈登各领一军,分三个方向攻入青州。

  陈登是陈珪的儿子,一直以文武双全而闻名于世。

  陶谦没敢用在青州任过职的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哪怕关张两人都有万夫不当之勇。

  各路诸侯都信不过刘关张。

  不过,陶谦还是给刘备一项重要的任务:先出使荆州襄阳,说动刘表参与“讨蔡联盟”,再出使益州,说动刘焉由汉中出兵三辅,吸引护民军兵力。

  整个使团以刘备为主使,简雍、孙乾为副使,关张二人随行。

  目前徐州急于拉拢的盟友,便只是荆州刘表和益州刘焉,皆为皇室宗亲。

  既然刘备自称是中山靖王之后,亦为皇室宗亲,让他为使游说刘表、刘焉,岂不正好?

  简雍简宪和,从刘关张桃园结义时,便是刘备的小跟班。

  数年来,对刘备忠心耿耿。刘备在琅琊国站住脚后,便任简雍为琅琊国相府长史,就连青州牧府都无人提出反对。

  青州驱逐刘关张,简雍自然也随刘备离开了青州。

  至于副使孙乾,无非是陶谦考虑到刘关张简四人在青州有过任职,不是很放心,关键是到徐州的诸侯皆不信任刘备,故由孙乾行使监督之责。

  刘备对陶谦的心思了如指掌。

  毕竟,自己这四人曾经都是成公子手下。

  而且,自己一入青州,成公子便许以琅琊国相之位,任由自己把简雍晋升为琅琊国相府长史,而关张二人也得到了蔡成的重用。

  虽然自己四人被成公子逐出青州,可他们不能不防着自己还与成公子藕断丝连。

  不过,刘备从关羽、张飞口中,自然知道护民军战力,本也不想与护民军对战。

  出使荆州、益州,对于陶谦和刘备来说,可说是相得益彰。

  曹操为何不留下来参战?

  他要急着入扬州,收服扬州、稳定扬州,以让徐州有一个稳定的大后方,亦能让徐州进退有据。

  “例如如此安排甚好。”陈珪私下对陶谦的安排大加称赞。

  要知道,当年琅琊国没收士族家产和田地的指令,可都出自琅琊相课程。这让徐州士族如何能信得过刘备几人?

  他们看刘备爽快地答应了出使荆州、益州,觉得刘备此人倒也识趣。

  不被信任的感觉,很是不好。

  不过,刘备当前寄人篱下,自己没兵马没地盘的,也只能顺其自然了。

  徐州出兵前,京都送来的《汉报》和朝中重臣送来的《劝降信》,又几乎不分先后送到徐州。

  议事堂中,陶谦指着正在各人手中传阅的《汉报》,恨声说道:

  “诸公请看,蔡成小儿极为恶毒。

  “一面在《汉报》上宣扬青州、冀州有多富饶,农户一日三餐、餐餐管饱。而且还要将《汉报》送往所有郡县。

  “我徐州百姓真要是知道了青州、冀州的富庶,待护民军到来之时,恐怕都会拥护护民军吧?

  “另一面却在《汉报》上登载护民军之战绩,想以此震慑我等。

  “他安能不知我等已无退路?其心可诛!”

  众人也是义愤填膺。

  这是釜底抽薪。

  徐州民众心向青州之时,就是联军军心涣散之时。

  徐州劲旅丹阳兵,其家眷可都在徐州。

  何况,《汉报》上还说,只需要一年时间,兖州、豫州、司棣、凉州的百姓,也能过上和青州、冀州差不多的生活。

  如此一来,这些来自兖州、豫州、司棣的兵马,军心还会稳定吗?

  “必须马上封锁消息,而且不能让《汉报》流出刺史府。”乔瑁提议道。

  “你们看,这是朝堂重臣的来信,竟然劝我们投降。我们该先议京都来信。”陈珪却抖着手中京都来信,愤愤地说道。

  “投降?我们弃官而走,投降后朝廷如何能放过我们?”张邈眉头紧锁。

  “我们投降,新农体系会断我们世家大族的根,《汉报》上说的普及教育、有教无类,会掘了我们立族之本。哪怕蔡成小儿不杀我等,我等失去官职,家族破败,亦生不如死。”王匡一脸恨意。

  “更何况,蔡成小儿挟天子、乱朝纲,恢复丞相制,还建了什么‘内阁’,还说三年后要进行科考,连普通贱民都能参加,都能为官为吏,完全颠覆‘士族与皇权共治天下’之根本。”

  “讨逆贼,救汉室。正朝纲,救陛下!我等只能杀出一条生路!”孔伷愤而怒吼。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