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p; 工艺节点的推进是非常复杂的,除了硬件设施,也就是光刻机以及其他各类核心设备的参数要达标外,还需要各类耗材的技术参数也代表,比如光刻胶,特殊气体等等。
然后各类工序也需要设计,达到最理想的情况,提升产能,提升良率。
而这些并不是说有了光刻机就能搞的,还得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作。
尤其是等效七纳米工艺这种,直接奔着现有光刻机的极限能力去的工艺,搞起来难度非常大的。
毕竟HDUV-600光刻机或者是ASML的NXT1980光刻机,它们只是理论上具备通过四重曝光的方式,来达到等效七纳米工艺的水准。
但是如何达到这个理论设计的极限,还需要晶圆厂付出巨大的努力。
搞工艺,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
要不然的话,ASML的光刻机到处卖,也不会只有台积电和智云微电子直接上马等效七纳米工艺了……技术难度太大,制造出来的芯片成本也非常高,有种得不偿失的感觉。
四星和英特尔这两家,也在搞等效七纳米工艺,但是进度非常缓慢,大概率是要落后智云微电子以及台积电一段时间了。
看过通城基地后,徐申学随后返回了深城,也顺道看了看深城基地里的十纳米工艺的产线。
十纳米工艺产线,其实也是一个过渡工艺节点,目前智云集团里的诸多芯片设计里,只有手机芯片以及AI芯片,包括车规级算力芯片,电脑上的PC芯片才准备采用这个十纳米工艺节点。
其他芯片类型的话,暂时暂时没有这个规划。
因为十纳米工艺虽然是新工艺,做出来的芯片性能也更好,但是成本也更高,芯片的设计费用更高,流片费用也更高,然后制造成本也高,除了一些高端产品用得起外,常规产品根本用不起这种级别的工艺。
同时很多芯片类型其实也不需要十纳米工艺,有个十四纳米工艺(12纳米)也就差不多了,比如一大堆各种智能终端芯片,电脑芯片,中低端手机芯片,网络设备,车规级芯片,工业芯片等等。
至少智云集团内部的很多芯片种类,都是基于14/12纳米工艺节点来设计的
考虑到产能需求的问题,十纳米工艺节点里,智云微电子只规划了五万片的产能,只是用来满足S系列芯片,也就是明年S803芯片的产能需求。
看完智云微电子的情况,徐申学对后续也是有了一些把握。
今年先推出12纳米工艺的芯片,搭载在S16手机上。
明面的S17手机,还有PC产品则是才使用10纳米工艺。
后年的S18手机,则是采用7纳米工艺。
一年一个台阶,持续进步,提升S系列手机的性能,并维持S系列手机的性能优势。
至于大后年的话,估计还是继续使用7纳米工艺……因为智云微电子这边的等效5纳米工艺,至今都还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
现有的HDUV-600浸润式光刻机搞个七纳米就已经到了极限,可搞不了等效五纳米工艺了……这款光刻机,其实用来生产十纳米或十四/十二纳米工艺节点才是最适合的。
而等效五纳米的话,如果使用DUV浸润式光刻机来生产,至少得使用八重曝光,对套刻精度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套刻精度最少也得一点五纳米。
而正在研发当中,预计要两年后才能够出货的HDUV-700光刻机,其套刻精度也才两纳米而已,根本达不到技术要求。
至于一点五纳米的套刻精度,有这技术直接搞EUV光刻机就完事了,费那劲搞什么DUV浸润式光刻机啊。
毕竟海湾科技里正在研发当中的第一代EUV光刻机,规划的套刻精度也才两纳米;处于项目早期阶段,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完善的第二代EUV光刻机才一点五纳米的套刻精度。
一点五纳米的套刻精度,这还早着呢。
这也意味着,等突破等效七纳米工艺之后,可能好几年里智云微电子都无法进一步往下突破工艺了,只能是搞各种七纳米工艺的改进版。
好几年后的事情,徐申学现在着急也没用,反正智云微电子短时间内搞不了五纳米,台积电,四星,英特尔之流也搞不了……大家一起苦逼。
反正徐申学的态度一向来都是如此:要么大家一起苦哈哈的用DUV浸润式光刻机,然后玩四重曝光的七纳米,甚至继续玩八重曝光的等效五纳米。
要么大家一起用更好的EUV光刻机,玩七纳米乃至五纳米。
反正老子用不了EUV光刻机,你们也不能用EUV光刻机。
想要扔下智云,偷偷抢跑……哪有这么美的事!
——————
智云微电子这边的情况徐申学大概了解,视察了一群后,徐申学又继续展开他的视察之旅,先后去了安城视察威酷电子的生产基地。
随后又前往川城视察了当地的生产基地。
短短一个月里,徐申学的专机在全国各地到处飞,视察着庞大的智云供应链!
这是全球范围里规模最大,用工数量最多,同时也是产值最大的供应链:汇集了超过两百二十个各类型的生产基地,超过一百五十万人在这个供应链上工作。
同时,这也代表着当下华夏,甚至是全球里技术含量最高的智能手机供应链,其中的每一种零配件产品,都是属于当下最顶级的。
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