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宁望书城>书库>都市青春>四合院里的读书人> 第2179章 老刘,我有个主意

第2179章 老刘,我有个主意

>   想到这里,蒋伟立刻打起精神,同时调试着机器,尽量将这事做好!

  钱老对于面前出现一台机器并没有太多感觉,依旧按照自己备课计划开始讲解。

  下方,杨小涛等人也认真听着。

  时间不急不缓的走到中午,杨小涛再次送走钱老后,这才来到一旁整理机器的蒋伟身前。

  “蒋工,辛苦了!”

  杨小涛拿出烟,蒋伟立马接过,“不辛苦不辛苦!”

  “这片子什么时候出来?”

  “快的话一个周,应该没问题!”

  “那太好了,做完了我们看看情况,如果合适的话,后续工作还需要你来!”

  蒋伟立马点头,“您放心,一定给您做好了!”

  “好,不耽误你们工作,我先走!”

  “有事尽管说!”

  杨小涛告别几人,他这会儿还要回去整理今天的所得。

  周一。

  杨小涛开始着手组装机床。

  用一个周的时间拆机床制图,了解情况,然后用三天的时间将机床组装起来。

  等机床来到一车间再次运行后,众人对杨小涛的本事有了更深的体会。

  平常人,谁敢拆卸机床啊。

  别说是机床了,就是在一些工厂里,机器都不敢自己修!

  周六的时候,蒋伟将制成的胶片做好,杨小涛特意请了张冠宇吴喆等人会议室观看。

  影像效果很不错,画面清晰,黑板上的公式都能看清楚,声音也清楚,没有出现对不上口型的现象。

  这说明,这种“纪录片”可以做。

  随后杨小涛让蒋伟将胶片拷贝一份,这是要交给七机部的,至于底片则是由机械厂保管。

  这件事,因为涉及重要工作,电影厂内部也进行了保密工作,凡是参与人员都签了保密协议。

  所以最后的成片除了机械厂有一套,剩下的就只有七机部了!

  为此,拿到成片的王老非常感激的给杨小涛打个电话。

  当然,关于制片的费用问题,只字不提。

  ……

  时间就在这种缓慢而紧张的节奏中一步步走完了四月。

  在这段期间里,杨小涛的生活很是规律。

  正常工作期间,早上来到机械厂就开始研究法兰西的机床。

  下午时候,就研究直升飞机发动机。

  有涡轮喷气发动机跟燃气轮机的帮助,杨小涛感觉快要触及到成功的门槛了。

  到了晚上回家,继续学习相关空气动力学的理论。

  周日的时候,上午听钱老讲课,下午则是留出半天时间陪陪家人。

  当然,随着钱老课程的深入,现在再来机械厂听课的人没有前两次的多了。

  毕竟来了也听不懂,不仅耽误时间,还会影响别人。

  当然,现在为止还能继续留下并且听懂的,在这一方面都有了不少进步。

  其中,接受能力最强的就是杨小涛了,如今对空气动力有了大概的了解,最起码不再是门外汉。

  除此之外就是王旭山,毕竟他以前在合众国的时候就学过这个,如今在钱老的帮助下,进步飞快。

  正是因为知识的提升,这段时间他们已经开始着手设计飞机。

  杨小涛有时候也会跟着参与下,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

  一些杨小涛提出的设计方向,也开始慢慢达成。

  而在这段时间里,机械厂也发生了不少事情,其中有三件算是大点的事。

  第一个是关于红星机电厂的成立,厂长由黄得功担任,陈老已经批准。

  红星机电厂的主要工作是配合七机部生产制造涡轮喷气冲压机。

  专门给导弹用的。

  人员里面,除了从从机械厂、一分厂抽调部分工人,还有七机部支援来的八级工。

  此外,王老不知道怎么做通了二级部钱老的工作,将二机部支援机械厂的大师傅都调了过去。

  至于其他几个机部,在后面会陆续回归。

  机电厂经过一个月的修葺也有了工厂的样子。

  机械厂配备好人员后,机器机床也没少给,预计六月份就能进行试运行。

  第二件事就是一车间的主任人选问题。

  这件事杨小涛没有发表意见,甚至刘怀民询问杨小涛的意见时杨小涛都是一副谁都可以,无所谓的表情。

  最后还是杨佑宁征询了车间工人的意见,还有机械厂其他人的意见,决定让邵广平担任一车间的主任。

  至于董达,不知道杨佑宁咋说的,反正没有其他声音。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