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刘焉称王

  初平五年秋,豫州牧袁术自称韩王,立长子袁胤为王世子,封阎象为相国,大赦豫州全境。

  袁术不过是占据一州之地的小诸侯,居然敢率先称王,顿时如同惊涛排浪引得天下为之震动。

  成都的书房之内,刘焉看着眼前的书信,眉眼间满阴沉不定。他本就不是什么忠于汉室之人,在发现天下不对的时候,果断向汉灵帝刘宏请求驻守西川之地。割据一方,开启了诸侯争霸的前景。

  如今根据数年,兵精粮足,百姓富足,实力雄厚,若不是川中一带的南蛮人屡屡犯境,威逼川中,说不定刘焉早就举大军北伐中原,定鼎天下。

  “主公。”张松、黄权都是刘焉最为倚重的年轻文臣,他们所居住的地方离着也近,因此很快就来了。几乎是前后脚到的,一起进门后,对着刘焉拜见道。

  “二位先生免礼。”刘焉和颜悦色道。

  张松黄权二人也不多费口舌,再拜了一下,便分别坐在了刘焉的两旁。书房很宽敞,坐下三人绰绰有余。

  “这是袁术的书信,你们也看看。”书房之内,除了他们三人再无一人,刘焉递过去竹简道。

  张松黄权对视一眼,由黄权起身,接过了竹简,看过之后,交给了旁侧的张松。

  待他们二人看完之后,表情都是格外凝重。

  “我召二位前来,就是想问问。你们觉得,若是我在这个时候,称王建国,如何?”刘焉问道。

  刘焉经营益州久已,既然要建国那自然就是蜀国。

  如今天下混战已久,汉室倾覆,其实天子的影响力依旧很小,若不是有吕布苦苦支撑,恐怕汉室这面大旗早就烟消云散。

  “主公镇守益州多年,为朝廷保境安民,劳苦功高。况且当初高祖曾言,非刘氏者不可称王。主公乃是汉室宗亲,又是天子皇叔,称帝有何不可?臣肯定主公早进王位。”张松说罢,俯首拜道。

  张松和黄权虽然年轻,但却是蜀中有名的贤才。刘焉年事已高,自觉身体一日不如一日,之所以提拔和倚重这些年轻人也是为了日后基业做打算。

  本以为自己已经做好了一切,只等最后两腿一蹬,却没想到袁术的一封书信打破了他心中尘封已久的欲望。

  称王,称帝!试问天下任何人,又有几人不想称帝,几人不想称王。

  张松乃是智者,他没有反对,刘焉欣慰的点了点头。

  “只不过,我怕称王之后,蜀中的世家有些不服。”刘焉有些忧虑道。

  刘焉乃是川外之人,蜀地之人本来就排外,一直以来虽然表面上遵循刘焉的意思,但其实暗地里都各有各的打算。

  如今,若是称王,没有他们的首肯,接下来必然会衍生出更多地麻烦。

  “主公称王,和他们有何关系,在下看来,其实也很简单,只需要重重的封赏他们,以高官厚禄赐之,如此,他们必然会和主公站在一起。”

  刘焉心中早有决断。黄权和张松不过是给他一番信心。既然如今他们都没有任何拒绝,那这件事也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次日早上,蜀中的文武全部聚集太守府。

  天色虽然只是初亮,但是以刘焉为首的文武百官,全部聚集在一处高台边。高台之上,摆着一块高祖刘邦的灵位。

  这个时候,刘焉的气势显得格外的足,光锐利,闪耀间非常有威仪。凡是被他看到的人,都显得唯唯诺诺。

  今日一定有什么大事要发生了,不少人的心中,忍不住猜测道。

  黄权虽然有些担心刘焉称王会造成的影响,但是主公称王,对于他们来说自然是极其高兴,他们作为开国元勋,日后必然是留名青史。

  和他相比,张松就显得格外平静,很显然,他对于所谓的开国元勋,似乎并不很在意。

  刘焉看着眼前的高祖灵位,率领文武先行开始了祭拜。

  待一切礼成之后,刘焉忽然悲痛的呼喊道:“自董卓治乱之后,天下群雄并起,诸侯皆有异心。天子俨然成了权臣手中的棋子,刘焉作为汉室子孙实在是悲痛万分,可惜,才能有限,无法扭转乾坤,保我大汉江山无恙,臣有罪啊!”刘焉看起来是在说天下,但是有些人却听出来他话中的意思。

  这明摆着是在邀功,想要所有人劝进。

  “主公,在下有话要说。”张松快速站了出来。

  “喔,有什么话要在这里说?”

  “如今西川之地百姓安居乐业,四境太平无事,皆是主公之功,如此大功,堪称极为难得,常言道有功必赏,有过必伐,臣等恳请主公进王位,当称蜀王。”

  众人闻言顿时楞在那里。

  蜀!

  看似是突然之举,但其实刘焉连封号都取好了,如此下去,看来迟早要开启改朝换代。

  众人虽然有惊恐,有疑惑,但这个时候,所有人都没有反对。

  君王晋升,他们这些臣子自然是水涨船高,到那时名满天下,青史留名绝对不再是梦想。

  “臣请主公进位为王,封于蜀。”张松首先拜道。

  “臣也恳请主公。”众人快速拜倒,每个人脸上满是激动的神色。

  刘焉装出一副吃惊的模样,连连摆手道:“你们这是要陷我于不义之中啊!我何德何能,岂能当这个王。”

  张松又说道:“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