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宁望书城>书库>历史军事>四合院:我的一亩三分地> 第262章 考古好,考古得学

第262章 考古好,考古得学

  “考古学,顾名思义通过实物遗存研究人类过去,特别是史前史和原史时期的科研工作对我们如今……”

  九月四日,万(九)众瞩目的考古第一课,在文史楼内展开。

  还是在那间仿若展览馆一般的教室,考古专业的创办者、系主任苏秉琦先生,由深到浅的给大家讲解了考古的由来与发展。

  字字珠玑,让何雨弦重新审视了考古这一专业文学。

  存在即合理,这里面的学问有些大呦……

  开场讲授后,苏教授略一停顿,给大家提了一个有些耐人寻味的问题。

  “你们为什么选择报考考古专业?”

  底下刷刷做笔记的声音戛然而止,大家都不约而同的停下手中动作,有的在茫然,有的则是在思考。

  但却无一人踊跃发言。

  这个结果,甚至是学员即将回答的发言,都在苏教授的资料之中。

  他并没有急着追问,站在讲台上,温和的看着底下的稚嫩面孔,给大家留了两分半的思考时间。

  转眼,两分半已过,仍是没有学员主动发言,苏教授开始挨个点名。

  “肖初夏同学,来,给大家说一说你的想法。”

  排在教室第一位,肖初夏不出意外的被第一个点名。

  在听到老师叫自己名字后,肖初夏腾的一下从座位站起,昂首挺胸,腰杆挺直,大声说道,“我是祖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招生办老师说国家建设需要考古人才,我就来了。”

  很典型,且十分公式化的回答。

  众所周知,一般这样公式化回答,说了等于没说。

  “肖同学的革命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好了,坐下吧。”

  “成根儿,你呢?”

  “俺家里穷,考古队管饭还给津贴,而且俺还听说毕业能留在首都的研究所或博物馆……”

  根哥倒也实诚,有什么说什么。

  直言不讳,甚至略显功利的言语并没有惹恼苏教授,但也并没有做出任何评价,只是略微挥手,示意其可以坐下了。

  成根儿的回答,话太白,实诚得令人心酸。

  一句管饭,道出如今山村里绝大多数苦哈哈所面临的严峻问题。

  成根儿运气好考上了大学,有幸逃离了那几欲择人的苦难之地。

  而那些考不上大学,甚至连上学都是一个奢望的贫苦子弟,等待他们的,或许唯有——死……

  其他同学见根哥这么说老师都没有生气,紧绷的心也是不由的松了下来。

  不再那么紧张后,大家对于回答教授之前的提问积极了不少。

  有个别同学不等老师点名,便激动的站起来抢先发言。

  “俺爹在县文化馆工作,小时候常看他拓碑……”

  听到这里,苏秉琦微微颔首。

  不戳,不戳,终于有学员是从小经过专业文化熏陶,自愿从事考古科研的了。

  很好,值得大力培养!

  然而,苏教授还没高兴两秒,秋芬接下来的话,让苏教授瞬间脸黑了下来。

  “俺爹说了,等俺大学毕业,就能安排俺进他们局里工作!”

  呦,看不出来啊,秋芬同学还是个“官”二代呢嘛!

  其余同学报考考古专业的原因也是五花八门。

  丁明宇的理由是:“想走遍名山大川挖宝藏!”

  此话一出,当即引起同学们哄堂大笑,不错不错,太刑了。

  其实还好,挖宝贝跟考古正好专业对口,甭管怎么说,人家有目标,就是奔着这个来的。

  不像有的同学,就跟闹着玩似的。

  “《化石》杂志上说能复原恐龙,我以为考古是干这个的……”

  想法虽然很梦幻,但未尝没有实现的可能。

  不过,苏教授还是叩讲台提醒:“考古学研究人类遗存,古生物属于地质古脊椎所,同学,你来错地儿啦。”

  事实上,这才是大多数学员对于考古这一专业的认知现状。

  因为信息的不透明,没来之前,他们可能根本不知道考古是什么。

  有的学员甚至以为,“考古系是搞美术的”,只因错把“考古”听成了“考工”。

  再有的理由更加直接,单纯的因为考古系比其它文科系录取分数低两分。

  总之,说什么的都有。

  截至目前教室里已经回答过问题的几个同学,说实话,没有一个达到苏教授的满意。

  接下来,苏教授把目光看向坐在教室最后边,唯一还没有回答过问题的何雨弦。

  “何雨弦同学,你呢?”

  “我?我其实报考的是古文系,我也不知道怎么就稀里糊涂来了考古系。”

  “但是,开堂前教授您所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