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宁望书城>书库>历史军事>四合院:我的一亩三分地> 第212章 筷子不倒,是为厚粥!

第212章 筷子不倒,是为厚粥!

  “新娘子来喽~”

  脚踏祖国的大地,背负着一个家庭的希望,正向我们驶来的是今日的主角,钢铁夫妻——刘光奇同志和姜雪梅同志。

  他们穿着朴素的工装,脸上却是洋溢着幸福真挚的微笑。

  炼钢大于一切。

  哪怕是一辈子一次的婚姻大事,也只能排后。

  街道处不放人,刘光奇只能借着上厕所的功夫,找了辆自行车,急匆匆的把新娘子接了过来。

  第一个迎上去的积极响应号召,自愿参与到炼钢运动中的轧钢厂工人何雨柱同志。

  他英姿潇洒,步伐有力;不怕苦,不怕累;大公无私的为一对新人提供了接亲工具——自行车。

  只见何雨柱大步向前,从容不迫的从新郎官刘光奇同志手里接过自行车,迈腿上抬,蹬上自行车,走了……

  他得赶紧把自行车骑回家锁起来,省的万一有个脑子不会急转弯的家伙,头脑发热,直接把自行车扔炉子里融了。

  这绝不是没有可能,因为早有先例。

  小插曲过后,现在正向我们缓缓走来的是今天的婚礼投资人,刘海中同志。

  他迈着六亲不认的步伐,走出了炼钢模范的气势,展现了当代炼钢工人的精神风貌。

  “那个……大家吃好,喝好啊;今天中午这一顿,有肉!管饱!”

  哗~

  “好!”

  “嘘嘘~”

  “革命友谊万岁!”

  呱唧呱唧……

  一语掀起千重浪,当真称得上是一呼百应。

  北城墙根炼钢点的四五百位炼钢工人,无论男女老少,皆齐齐鼓掌高呼,为今天的新人送上由衷的祝福。

  看到如此热烈的场景,刘海中美的鼻涕泡都出来了。

  心里不住的给自己点赞,“我怎么这么聪明呢?”

  别人一场婚事下来,再热闹也不过宴请个百十个人。

  今天刘海中别出心裁的选择在炼钢点给儿子举办婚礼,既保证了不耽误炼钢进度,又收获了数百号人的热心祝福。

  就问这一下子宴请数百人,称不称得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恐怕以前的皇帝老儿娶媳妇也请不了这么多劳动人民来捧场吧!

  中午冬瓜肉片汤,红薯两块,窝头三个。

  这跟往常的伙食丰盛了三倍还不止,不怪大伙儿这么热情。

  ……

  十一月一日,炼钢运动愈演愈烈。

  即便经过大家伙齐心合力的参与到炼钢运动中来,距离年底1050万吨的炼钢任务还是差了不少。

  距离年底仅有不到两个月,迫于压力,街道居委会号召全民参与炼钢。

  这次是真的全民参与。

  妇女儿童都不能放过,砸矿石、砸铁料,运煤炭、运木头。

  反正只要是能喘气的,都得尽可能的参与到其中来。

  早上五点集合,晚十点收工,无固定休息时间。

  【炼钢光荣,吃饭无忧】

  【一日三餐干到黑,炼出钢来吃饱饭!】

  街道处承诺参与炼钢者可在集体食堂免费用餐。

  不白干,管饭!

  每家上缴五斤粮票,然后就可以在街道原副食店改的“炼钢食堂”内,免费领取“炼钢餐”。

  一日三餐,皆有提供。

  不论男女老少,来了皆有份。

  前提是先缴齐五斤粮票或者等量粮食。

  按理来说,一个月五斤粮票,还是按户收取。

  这买卖,怎么干怎么划算。

  精于算计的阎埠贵,第一时间响应号召,第一个来到街道处上缴了五斤棒子面。

  然后就领着一家六口到食堂“胡吃海喝”去了。

  上了大当了!

  这还没家里吃的好呢!

  家里最起码还能每人分一根咸菜丝,大早上的,食堂里居然只有给一人打了碗棒子糊糊。

  不过,阎埠贵也不是那挑剔的人。

  一个月五斤粮食,管六个人吃喝,还要什么咸菜丝。

  “呦,这棒子粥不赖么,比家里做的还稠呢!”

  两根筷子分别杵进碗里,居然可以依次立而不倒,可见这碗粥是如何的厚稠。

  良心,大大滴良心!

  阎解成早就饿的眼冒金星,顾不得烫不烫,嘴贴在碗边,吸溜就是一大口。

  “额~爸……爸……救我……我喘不过气来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