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宁望书城>书库>历史军事>四合院:我的一亩三分地> 第171章 何雨柱大婚,阎解成欲请嫂子帮忙说媒

第171章 何雨柱大婚,阎解成欲请嫂子帮忙说媒

  紧锣密鼓的筹备中,终于到了星期天。

  7月6号,农历五月二十,宜婚嫁。

  如今赶上大跃进,上边推崇一切从简,想要风光大办是想都别想。

  赶上物资缺乏,普通家庭别说办酒席,请大家伙儿吃顿大锅饭的食材都凑不齐。

  所以如今大多数家庭都会选择新式婚礼,就是把结婚地点选在单位食堂,领导致辞后,新人合唱一首东方红,就算是结了婚了。

  更有甚者直接在车间休息的时候,抽空就把婚结了,美其名曰“三分钟婚礼”,这样不耽误工厂生产。

  结完婚以后,顺带着就在食堂“办席”了。

  食堂里面的菜便宜,关键也只有工厂食堂能一次供应这么多人同时就餐,而且伙食还不算差。

  如今何雨柱也算是混出点人样,结婚一辈子就一次的大事,自然不想这么草草了事。

  人这一生,都是活在攀比中。

  以前是比谁家有钱,现在是比谁家成分好。

  比谁家穿的好,吃的好,孩子聪明……

  等等等等,各种攀比。

  何雨柱面上不说,实则心里也是憋着劲。

  咱不能比别人差!

  远了不说,就说院里。

  解放后,要说办婚礼,还就属贾东旭那次办的最地道了。

  就奔着这个来!

  食材的事不用操心,赶上有个好师傅了。

  老话说一个师傅半个爹,再加上有干女儿干儿子这层关系,武珏盛也是把何雨柱当自己亲儿子看待。

  赶上徒弟有个不靠谱的爹,武珏盛在此次事件中承担起老父亲的责任。

  婚礼头一天就差人把办酒席的食材全送过来了。

  四个肘子,四只鸡,四鸭四鱼!

  数儿是不怎么好听,但东西是真东西。

  当然,就这么点东西,也不够办一场酒席。

  还有呢!

  半人高的大冬瓜两个,一整袋的白面,半麻袋的宽粉条等等。

  以及猪前槽一个。

  猪前槽???

  小二十斤的猪前槽卸下来的时候,阎埠贵的眼睛就没离开过地,就这么死死的盯着,恨不得冲上去咬一口。

  多少年了?

  像这种整条的猪肉,哪怕是在肉车子上都很少见。

  更别提阎埠贵家根本就舍不得买肉。

  上一次见这么阔绰的时候,还是在上一次。

  这么说吧,打昨天晚上开始,阎埠贵家就没开火,全家老小不约而同的开始节食。

  裤腰带是紧了又紧,实在扛不住的就喝口水,水都不敢多喝,只敢小口的捏,生怕喝多了占地方。

  就等着吃席的时候豁出命吃一顿呢!

  这么多的食材,严格说起来有些腐败了,至少在当前这个环境来说,是相当的腐败。

  同样的东西,何雨弦轻轻松松就能拿出来,但是他解释不清楚东西的来源。

  何雨柱拼拼老本,也能拿出来,但他同样解释不清楚东西的来路。

  这就显出身份差距了。

  不是说武珏盛身份有多高,只是人家徒弟多,真要有人鬼迷心窍去举报,武珏盛的徒子徒孙们,一人分担一丢丢就能事儿揽下。

  何雨柱若想走到这一步,还有好些年路要走呢。

  东西确实是不少,也确实是花了不少钱。

  但这个钱有人出……

  要说这年头师傅情分,那可是真情分,一点不弄虚作假。

  今儿何雨柱是新郎官,自然是不能再做那炒菜的活计。

  师傅有事,徒弟代劳,大洲和二洲一大早就过来了。

  忙上忙下的,土灶垒起,大锅架上。

  在何雨柱近乎填鸭式的教育下,两人仅仅用了两年半就走完了其它师徒要走十几年的路。

  如今也是饭店大厨水准,谈不上十分惊艳,偶尔在厂里替何雨柱做个小灶什么的,那些个闹肚子肥油的领导也吃不出太大区别。

  剩下的就是时间的沉淀了。

  ……

  灶上的事不用操心,院里的事,那就更不用操心了。

  何雨柱今天的任务只有一个,顺顺利利的把新娘子接过来。

  从何雨柱家到于莉家,其实没多远,满打满算合着四五个胡同。

  要按老辈子传统,这么近的距离,怎么也得弄个轿子过去接新娘子。

  但现在嘛,新事新办,自行车走起!

 &e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