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宁望书城>书库>历史军事>四合院:我的一亩三分地> 第100章 小伙长的不赖

第100章 小伙长的不赖

  “弦子,棒梗怎么会在你家呀?”

  闲下来后,秦淮茹一边奶着孩子,随口问道。

  提起这个,何雨弦还有点小幽怨呢。

  他还是个孩子啊!

  怎么就稀里糊涂的被贾张氏拉壮丁看孩子了呢?

  “你那个好婆婆呀,棒梗他好奶奶,颠颠跑出门,把棒梗扔院子里了,说不管就不管啦!我怕孩子冷,这不就推家里来了么。”

  也就是他心善,换别人真不管你,冻死活该!

  秦淮茹心想,果然如此。

  早知道婆婆不靠谱,没想到这么不靠谱。

  这么大人了,竟干生孩子没皮燕……不对,是竟干那孩子事!

  若不是贾张氏能给家里弄来额外粮食,秦淮茹早给自己男人吹枕边风把这个好吃懒做的恶婆婆送回农村了。

  粮本定量是和户口本挂钩的,户口本上有几口人,分别在什么年龄,每个月能够买多少粮食这都是定死的。

  像何家,何雨柱是户主,余下弟弟妹妹也刚好满十周岁,三个人都是按成年人定量算,也就是每人每月28斤。

  何雨柱中午不在家吃,连带着家里没人做饭,何雨弦和雨水也经常中午去轧钢厂食堂吃白食。

  不只是中午,有时候晚上也能混个小灶吃吃。

  如此下来,他们家每个月八十四斤定量,根本吃不完!

  更别说何雨弦还时不时的往外拿点,那更吃不完了!

  贾家不一样,屋里住着大小四人,户口本上可就只有仨人。

  贾东旭,秦淮茹还有棒梗。

  两个成年人定量,再加上一个小娃娃的定量,每个月可以购买七十八斤粮食。

  就这还是因为贾东旭钳工工作属于体力劳动者,每月额外补贴15斤,要不然更不够吃!

  抛去棒梗每月七斤的定量,仨大人吃两人的定量,肯定不够吃。

  定量不够,但也没饿着。

  相反,他们家比院里大多数住户吃的更好,更饱!

  无他,贾张氏有法子找补!

  当年分土地的时候,老贾还在。

  那时候轧钢厂还是私厂,也不强制要求什么成分,你干活我给钱,简单的很。

  于是老贾就把户口落在了老家,位于四九城东郊的大贾庄村里。

  老贾两口子加上儿子贾东旭,三人一共分得三亩三分地。

  说起来,大贾庄里还有贾家的祖房呢,三间土坯房,不过现在早塌的不成样子了。

  老贾在轧钢厂出意外被机器砸死,厂子里出于人道主义,让贾东旭接了班。

  贾东旭接班的时候,轧钢厂已经被军委接管,管理上开始逐渐走向正式化,于是贾东旭就把户口挪到城里。

  为了村里那三亩三分地,贾张氏没有一并把户口迁过来,老贾销户后,她一个人独占户口本,誓死扞卫老贾家的财产!

  为此,贾张氏的小叔子们没少闹事,都想占有属于老贾的那块自耕地。

  但闹也是白闹,老贾这一支还没死绝,不还有个未亡人么。

  族中长辈也还算讲理,所以这地,暂时保住了。

  以前这三亩三分地不算什么,但现在可有了用项了!

  贾张氏找娘家弟兄帮着种,产出的粮食三七开,她七,娘家弟兄三。

  如此,粮食不是大把大把的来吗?

  别说定量限制,单凭这三亩地他们家也饿不着。

  本来还有更多的,别忘了秦淮茹在秦家庄可也是有自耕地的!

  但秦淮茹的性质和贾张氏不一样。

  贾张氏在村里的自留地是老贾的,她是以未亡人的身份继承。

  户口本上,老贾是销了户了,但那不是还有个贾张氏么。

  于理于法,谁都抢不走。

  而秦淮茹呢?

  正所谓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

  秦淮茹出嫁没几天,户口就迁到贾家这边。

  自然,与户口挂钩的土地,留在了原来的户口本上。

  而属于秦淮茹的那块地,当天就被秦淮茹两个哥哥瓜分了个干净。

  想要回家要粮食?

  门都没有!

  秦淮茹的两个嫂子可不是吃干饭的,强如贾张氏这样的老虔婆也是乘兴而去败兴而归。

  贾张氏这些年在城里养尊处优,早就失了年轻时的野性,硬生生被两个村妇骂的抬不起头,哭着回来的。

  但不管怎么说,贾张氏能弄来粮食,甚至可以凭一己之力养活全家。

  单这一点,贾张氏说自己是一家之主,一点没差。

&em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