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三方会谈

msp;后来发现自己和顾非寒讨论的也大都和他的工作相关,倒也不必非得忌讳什么。

  反倒是陆斯年偶尔听了一耳朵,再偶尔随口插上一句,提供了一些不同的思路。

  一来二去的,竟成了“三方会谈”。

  陆斯年倒没什么,身边有承诺要“保护”自己的苏小漓,相比他独自与寂寞无奈搏斗,天差地别。

  可以说,幸福至极。

  和她在书房待的时间越久,回房间越容易入睡。

  顾非寒一开始心里必然是不舒服。

  奈何后来他也发现,陆斯年的视野格局放在那里,不用白不用。巨贾之家自幼培养出来的商业敏感度不是吹的,提供的建议有理有据,确实有益处。

  硬着头皮听了两次后……顾非寒开始积极开展“三方会谈”。

  只是增加了单独给苏小漓打电话的次数。

  自己熬夜辛苦点儿不要紧,总得从这个“小没良心”的嘴里,听到些单独说给自己听的知心话。

  陆斯年又不能解渴!

  至于每晚的工作讨论电话,顾非寒又没吃亏,还是该怎么打怎么打。

  陆斯年也没客气,陆氏的某些发展规划也时而拿出来,一起和顾非寒讨论。

  毕竟这家伙既有国际视野和全球市场思维,又对华国、乃至米国的政策风向极其敏感。

  更别说顾非寒认识的那些人,对未来陆氏看好的内地和米国市场,个个都能起到决定性作用。

  苏小漓亦是如此。

  即便深知未来方向,但涉及到所有规划如何落地,仍旧需要两人的世俗理性、以及男性思维下的心智手腕,用以克服重重困难。

  没人是全知全能的,每个人都有认知局限,但是“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的道理,三个人都明白。

  更何况此三人,一个人脉通天、一个富藏四海,而另一个,来自未来。

  “三方会谈”更像是开放式的集体学习,又岂止是硕果累累。

  三方会谈更像坐标系的XYZ轴,陆老爷子最为喜闻乐见。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