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宁望书城>书库>科幻灵异>科技入侵现代> 第213章 点燃整个世界

第213章 点燃整个世界


  在那里,在荒凉的陨石坑和永恒的寂静中,他将铸造不可能:人类第一个社交媒体平台。

  一个所有人都能发言的社交媒体。

  功能上类似微博和推特,任何人都能浏览、发帖、点赞、评论,但它不是推特,也不是微博。

  这将是一个无边无际的集市,一个数字大教堂,每个声音都能在这里自由响起,不受束缚,不受驯服。

  一个没有手能沉默、没有权力能审查的地方。

  在林燃看来,六七十年代是理想主义的年代,是众多思想碰撞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里,只能靠报纸和电视传播思想,这实在有点过于落后了。

  在这个缺乏娱乐手段的时代,社交媒体平台可以像黑暗中的火炬一样点燃思想,全球民众都在接入这个无形的网络,他们的想法碰撞、激发,最终燃烧成无法阻挡的力量。

  当然,这其中有无数技术难点要克服。

  星链依赖数字通信协议,当下的通信技术主要基于模拟信号处理,效率和容量都远低于数字技术。

  和先进的信号处理技术,这些技术能够高效传输大量数据。

  星链的连接都需要软件支持和一定的计算能力,对于当下的计算机技术来说,远没有达到支持如此复杂系统的水平。

  但林燃计算过,如果自己不需要做到星链那个数据交换水平,只需要做到纯文本的数据交换水平,只支持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的话,那么意味着只需要以KB为单位的数据传输,这是能做到的。

  对星链的通信协议进行调整,对频段进行调整,对调制方式进行调整,通信模块和天线要重新设计,尽管也有技术上的难点要克服,但这些是能做到的。

  林燃希望通过这样的社交媒体来点燃整个世界。

  而到那个时候,他已经销声匿迹,能够随便联系华国。

  林燃估计到那个时候,技术上狂飙突进的华国,已经能够制造和掌上电脑差不多的玩意,只有最简单的功能,就是连上星链,然后上社交媒体浏览和打字发言就足够了。

  从根源上破坏从70年代开始的西方叙事逻辑。

  只是林燃很清楚,自己的目标实现之后,光是信号传输就骗不了人,老美肯定知道信号来自GPS上。

  那么就要面临悖论,要不要把GPS打下来。

  如果要,打下来你也不知道林燃是如何做到的。

  如果安全带回来,这得走和原本截然不同的技术路线。

  即便真的能这么干,林燃也有最后一招,在地球上给你引爆。

  阿美莉卡将面临两难的局面,要不要自毁长城,要不就任由舆论完全控制不住,任由思想碰撞。

  人类思想碰撞是一方面,科技则是另外一方面。

  在这个时空,用卫星互联网取代光纤,直接走高频太空发射的技术路线反哺现代。

  等技术成熟之后,在月球背面塞高性能的人工智能,搞万能神谕,你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意提问,从平凡到深奥。

  林燃现在也没料到会有GPT这样的技术路线,更想不到会有Deepseek这种只要几张显卡就能给触及灵魂回答的玩意。

  不过哪怕是微软小冰,对于60年代的民众来说,也和林燃预测的技术奇点人工智能差不多了。

  只是林燃没想到,未来南美的革命者们有事要问D老师,霓虹的赤潮也要问D老师,阿美莉卡的抗争者同样如此,甚至华国的.

  想找到教授留下来的宝藏吗?就来月球背面吧!什么星际大航海时代啊。

  哪怕没有苏俄登月,光是挖掘教授留下的宝藏,足以让这些国家疯狂投入航天技术。

  要知道,林燃可是放在了月球背面。

  他们要完成月球背面着陆,长时间滞留寻找,再加返回地球。

  “寻找教授的宝藏。”

  林燃想要通过这样的方式向世界低语,在月球前沿埋下诱饵。

  等苏俄完蛋,投入航天没兴趣,对走出地球没兴趣,光靠美元潮汐就能肆意收割全世界,那我给你们找一个理由,一个足够让地球人疯狂的理由。

  国家将竞相追逐,不是为了战争,而是为了奇迹,将资源投入太空。

  至于等人类到了月球背面探索,他再搬到火星上就好了,等人类能大规模探索火星,那时候星际时代已经开始了,也就不需要噱头了。

  从文化到科技,全面点燃这个时空。

  这么做之后,整个世界的技术路线也会完全被带到一个林燃自己都无法把握的方向上去。

  “伦道夫,真是糟糕的一年。”霍克海默教授年纪愈发大了,圣诞节前林燃去看他的时候特意带了自己的著作《系统性种族主义:一个压迫理论》。

  霍克海默教授接过书之后和林燃抱怨道:“我不想看到战争,可是无法避免战争的出现。每天看着战争的消息,无论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我都觉得糟糕透了。”

  他接过林燃的书之后说道:“好名字,确实也符合你的思想。”

  林燃这次要提出的《系统性种族主义:一个压迫理论》是批判性种族理论的集大成之作,原本也属于法兰克福学派的一支,以批判理论为基础,构建了一整套的理论体系。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