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阿布扎比与马来西亚人的投资来制作电影,但霍克不会拿这么大一笔钱开玩笑,会通过汤姆·克鲁斯与埃里克的电影公司,外聘一位专业的制片人,负责这个动作片项目。
这次商谈,施瓦辛格得到了一个还算满意的答复。
双方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缓和。
十几分钟后,史泰龙和施瓦辛格率先离开了休息室。
休息室内,布莱恩问道:“阿布扎比与马来西亚那边没有问题?”
“阿布扎比财团手握数千亿美元,现在的想法,就是用金钱来换取在全球的名望。”霍克大致上说道:“好莱坞电影是一种传播度极广的文化产品,他们舍得在这方面砸钱,而且对于投资回报率没有太大的追求。”
他又说另一方面:“马来西亚那边的资金,来源有些问题,他们想要将钱洗白,能收回五六成,他们都会举杯庆祝。”
布莱恩对此有印象,那位直接与西海岸投资基金会接触的,是马来西亚国防部长的儿子。
霍克与布莱恩不会在公开场合与对方打交道。
电影首映放映即将开始,汤姆·克鲁斯还给霍克打来了电话。
两人从二楼下来,一起进了一楼的放映大厅。
汤姆·克鲁斯见到霍克和布莱恩,笑着说道:“我还以为你们不来了呢。”
布莱恩说道:“这样一部杰作,怎么能够错过呢。”
霍克尚未观看正片,但媒体上一片叫好的声音,勾起了他的好奇:“据说影片试映口碑很好。”
汤姆·克鲁斯自信满满:“这会是一部艺术与商业双丰收的杰出电影。”
埃里克这时过来了,说道:“我有感觉,影片会大卖。”
他虽然是拍摄小众影片出身,但在最早的《特区高地》之后,制片风格增加了很多商业化的内容,平衡性做的也不错。
首映放映很快开始。
《洛杉矶大火》并不单单着眼于大火本身,而是将很多人以为的真实原因,拿到电影当中,摆在大银幕上,给全美乃至全世界的观众看。
霍克和布莱恩的筹划,只有寥寥几人知晓,做的也只是顺着南加州驴党的所作所为推了一把。
在影片中,错误都是驴党和前任市长安东尼奥造成的。
《洛杉矶大火》就是来盖棺定论的。
不要小看一部电影的作用,就《兵临城下》那部口碑和商业上都不怎么成功的片子,其上映之后,都在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以至于很多人拿法国人编导和英国人主演的片子,当成真实历史。
这部片子详细讲述了安东尼奥的市政预算调整,将原本属于消防设备与雇佣季节性消防员的开支,改变为支持女拳。
连带着逼迫经验丰富的消防局局长与一位副局长,和训练总指挥辞职,全部更换成了来自女权组织的女性。
其中,埃里克还巧妙的利用影片中的电视机新闻的形式,播放了媒体披露过的女性消防员视频。
洛杉矶前市长安东尼奥推动的卖水方案,加州驴党推动的胡瓜鱼保护方案,还有由此产生的北水禁止南下方案均有提到。
所有的这一切,在大火熊熊燃起的那一刻,让整个洛杉矶和大半个加州变成了一场悲剧。
悲剧还掺杂着许多人哭笑不得的场面,比如女性消防局长惊慌无措,女性消防队员连高压水枪都掌控不住,外包的印度消防公司以火攻火,差点把圣莫妮卡烧掉,消防局存贮的灭火剂与各种消防器材,大多采购自印度,几乎全是不合格产品。
更有甚者,灭火飞机撒下的灭火剂,竟然是助燃剂!
熊熊大火中,也有无数人性光辉的闪耀时段。
比如男性消防员们竭力灭火,城市南部居民们自发设立救助点,捐出饮食与衣物帮助受灾的北部局面。
比如一队自我救火的LGBTQ群体,从烈焰中救下了猫、狗和星条旗。
因为预算充足,大火拍摄的场面非常浩大,很多场景近乎一比一还原。
影片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内容,全都是真实的,还有百分之十的内容稍微改编了一下,最后的百分之十则属于关键的私货。
但很难分辨的出来,因为洛杉矶大火就是一场人祸,前市长安东尼奥和加州驴党要为此负首要责任。
还有一点,女拳群体的表现,则电影中犹如现实火灾一样拉胯。
这方面没有进行加工,因为她们拉胯到了极点,在多个火灾现场起到的全是反作用。
埃里克和汤姆·克鲁斯敢如此拍摄,一方面事实如此,另一方面得到了霍克和全美有色人种权益保障会的全力支持。
两边背后的支持者完全不同,本就站在敌对立场上,有本事就来对冲,看谁先完蛋。
电影放映时,后排很多洛杉矶普通人都在抹眼泪。
这场大火,是他们到死都难以磨灭的记忆。
当放映结束,现场爆发出热烈掌声。
那些洛杉矶的普通人,长时间用力鼓掌。
因为这部电影的主题与基调,全部符合他们的心意。
大火是人祸,还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