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从北京城中传回来的各种最新情报,宁王朱宸濠满满的不屑一顾。
在他看来,天下大势想成,要依靠的不过是天时地利人和。
这些年来大明天灾不断,此可为他掀旗的理由,南方富饶无比给他积累了无数的财富此可为他“清君侧”提供物质基础。
朱厚照、朱厚炜这些年一直跟文官们对着干,此乃跟千百年的主流舆论群站在了对立面,那些传统儒生圈的人员,那些世家门阀已经走私商贩皆是离二人而去在他这南昌城汇聚。
现在,他可以说是羽翼丰满,比当年奉天靖难起兵时的燕王家底不知殷实多少倍。
当然还有一点最重要的就是......
朱宸濠是真特么相信自己是那种天命所归的人物。
为什么他会有这种迷之自信呢?
因为他丫的原先跟宁王这个位置根本就是搭不上边的。
原本朱宸濠刚开始被封王的时候封的其实是上高王,但谁叫在他之前的上一任宁王宁康王朱觐钧没有嫡子呢?
这宁王的位置即便他朱宸濠是庶出又如何,还不是最终到了他的手中?
甚至这个位置他还没有过多的使点手段。
而成为四代目宁王之后,年轻气盛的朱宸濠回想起自家太爷宁献王朱权被燕王说着“共天下”实则当狗耍的过往一个意气就是想要蓄谋起事大业。
事实上,宁王这一脉每一代宁王都或多或少会有点爬起来搞事的想法。
但因为种种原因都没有动手。
只有实诚的年轻人朱宸濠敢想敢干,暗地里说动手就动手,那是伏笔库库一顿埋。
而正巧,这些年朱厚照、朱厚炜扩到镇国府权柄的时候不可避免的就要打压一下旧时代的党羽,而因为时机不成熟又不能下太狠的死手,这些货色最终也就在莫名其妙的因果之中便宜了朱宸濠。
可朱宸濠在得到这些人都投诚之后,内心想的可不是他们投来的种种原因,纯是觉得燕王一脉无道失了民心,他宁王乃仁义之主,在这些人受到压迫的时候给其伸出来援手,他们自然会涕泗横流、感激不尽的为他效率。
没办法,在他的世界里他可是庶子逆袭并积累下硕大家业的主角!
是十六世纪天选的皇者。
甚至都有人暗自在传,帝星不在北方而在江南啦!
江南有哪个亲王有那般势力?
可不就是他宁王嘛!
“太子朱厚照?”
“蔚王朱厚炜?”
“不过是侥幸混出点名堂实际上什么都不懂,失去‘天下民心’支持的小丑罢了。”
“本王日后要捏死他们,简直易如反掌。”
“原本本王还想要再等一等时机,没想到啊没想到你们自己就把时机给本王送上门来了。”
朱宸濠听完最新的情报,略显沉默后挥了挥手,准备让人给南昌城中归附于他的各大世家、势力传递了一个原本既定下但一直没有下过决定的指令。
他朱宸濠,要进厂......额,要彻底起事啦!
“传本王令,当今陛下、太子、蔚王皆受奸臣蛊惑以至亲小人远贤臣,离正道远矣。本王尊太祖皇帝皇明祖训,朝中奸臣作乱迫害忠良,即日起发兵......”
“清君侧。”
朱宸濠眼中闪过一抹幽暗的笑意,仿佛真的觉得老天爷一直站在自己这边自己动起手来将会轻松复刻当年燕王的“靖难之役”一般。
当然,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也不能怪朱宸濠盲目自信。
毕竟从明面上讲,大明武勋一号人物英国公张懋率领大军出征北伐去了,就连太子朱厚照都卷入了那场风波。
现在的北京城,官方缺少了顶级大保镖和一下储君,镇国府缺少了一号人物,可谓是近些年来最空虚的一次。
而蔚王在京虽然也算是一个皇储,但他搞的科学院在近期又大大增大了其与文官之间的间隙,将在群臣之中的支持度又削减了一层。
弘治皇帝呢?
近些年与文官集团越来越离心,文官们一个个跟老狐狸似的都看在眼中呢。
正统官方一次性叠加了这么多debuff,他这边有有了足够的底蕴积累,那此时不搞事更待何时?
难道等等还能等到更哇塞的时机吗?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年轻无极限,他朱宸濠从不缺少做这种大决定的毅力和决心!
“是!”
宁王身边的侍卫从属虽然被宁王殿下突然做出的巨大决定吓了个大激灵,但很快便拱手领命。
回应的神情之中,闪烁的是激动的光芒。
能在这种时候站在朱宸濠身旁听着情报的,那基本都是朱宸濠的铁杆死忠,可以说朱宸濠整个造反计划之中,他们都是不可绕过的一环。
所以对于朱宸濠的这个决定,或许会因为太过突然感到惊讶但绝对不会有惊慌。
不仅不会惊慌,他们还乐于朱宸濠起事最后顺利登上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