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道魔相持,故地重游(第一更)
青城派掌门的师弟,久不露面的天一子出山了,来到了西康,防备着滇文的魔教。峨眉派常年在岷山闭关潜修的水镜子也被妙一夫人催下了山,镇守蜀南。
从周轻云的话里不难判断,受到魔情的影响,原本从不轻易抛头露面的四境大修士已经无法安心潜修了。
而且方才与姜学师通信,他得知东方现在也是一样的境况。
随着绿袍老祖把天蚕仙娘、妖龙、和南海双凶摆在了三湘和庾阳,东方道门也紧接着把各自宗门里几乎从不离山的四境玄在请了出来,与魔门在三湘和庾阳境内对峙。
衡山剑派当代没有五境,四境巅峰的衡山掌门单人仗剑出了衡山,在零陵阳明山结庐,距离九嶷山不过两百里,堪称两山对望。
三清山副教主董守仁领着一百弟子出山,离开了豫章,来到庾阳飞霞山驻守,抵御魔头,为罗浮山解围。
罗浮山曾是葛洪仙翁炼丹著书的地方,山中冲虚观里同样有三清宝殿和葛仙殿。罗浮山与三清山同出一源,是兄弟之宗,此时到了危急存亡的时候,三清山必须得来。
除此之外,东方道门的各个世宗大派,都请出了四境,坐镇东南沿海,从庾阳东部一直到金陵北部,都有布防。
所以程心瞻梳理了一下,自他修行以来,正魔之争已经历经了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小范围的日常摩擦,比如百蛮山和红木岭的纠缠,比如正道弟子在各地的降妖除魔,比如那时候小魔头瘦道人还能深入豫章鄱阳湖一带小打小闹。
第二个阶段是异军突起,魔患频发。这个也是峨眉镇封魔头的破封阶段,同时还是正魔之争愈演愈烈的开端。这个阶段由血神子灭西昆仑拉开序幕,紧接着就是谷辰破封立三尸岛、海外兴浪逼近神州、绿袍化龙一统南派,这几个连着的事把这个阶段推向巅峰。
第三个阶段是正魔对抗,在这个对抗中,呈现出了东西两地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势。
在东方,南派魔教在绿袍老祖的统一调度下堪称势如破竹,把清享安宁的东方道门打的有点懵。
苗疆道门几乎无守土之力,只能封山自保。三湘道门节节败退,魔教兵锋直指衡阳。庾阳道门勉力支撑,浴血奋战,犹失半境之土。
而这,还是有句曲山积极筹备浩然盟,不断增派支援之后的结果。
而在西方,在玄门几代人的积极筹备之下,蜀中玄门把西康魔门打得也有点懵,两年功夫,迅速肃清了大半的西康,把才破封出来的穿心和尚唬得不敢过江。如果北边不是有血神教居中调度,指使北派力保白骨禅院,那西康早已被纳入玄门版图了。
现在,程心瞻判断已经到了第四个阶段,相持阶段。
现在两边都反应过来了,南北魔派同时要保西康,或者说是要争西康,北边白骨禅院岿然不动,南边又新增一个颛顼龙洞,所以一下子把峨眉的动作逼停了。
东方道门也反应过来了,大教底蕴毕竟在这摆着,外面在敲锣打鼓,把看家的四境都吵出来了,于是他们走到了敲锣的面前盯着,所以南派包括一些海外的动作也停了。
现在各个战线上都是四境面对面,这就是程心瞻所说的相持。
到了这个境界,轻易就打不起来了。因为大家攻伐的手段都多,保命的手段更多,很难分胜负。如果非要往死里打,轻则背负因果,难以合道,重则身死道消,转世轮回。
修道几百年,一路过关斩将历经艰难险阻来到了四境,都是一方大教的掌事人,大家都实在不想一朝成空,所以说轻易打不起来。
也正因如此,所以大家口头上常说的大派就是指的有四境坐镇,有四境坐镇,才不会轻易被灭门,才算在这神州寰宇上站住了脚。
这就是为什么伏霞湖的洪长豹要闭死关破四境,这也是为什么苗疆仙人洞、青龙洞、梵净山把山一封后,魔教就选择围而不攻。
像玄蚺、天蜇、千足、天毒、织金这五家,在苗疆滇文一代也是鼎鼎有名的山头了,有些也传承了数百上千年,但是没有四境的话,说灭也就灭了。伏霞湖能苟延残喘至今,凭的是红发老祖传下来的化血神刀和红木大阵以及东方道门的站脚,不然也早没了。
至于大派之上的世宗,那就是指像龙虎山、三清山这样,四境乃至五境历代不曾断绝的宗门了,历经杀劫而傲然于世,这便是世宗。
话说回来,程心瞻判断的是,这个阶段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在这个阶段中,三境及以下的小规模试探和斗法还是免不了的,这时候就是等一个衅端出现,让四境也无法坐视,那时候就是真正的杀劫开端了。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一直这么相持下去,正魔两道各自在已经侵夺的土地中经营,然后边线上的四境各自回山,杀劫就此消弭,而所谓的衅端,或许要到几百年后的下一次杀劫才会出现了。
不过程心瞻认为第二种的可能应该不大,其根源就在于血神子。
从目前了解到的消息来看,如果血神子想,他在破封之后便能飞升,他却没有这样做,而是选择在凡尘中搅弄风云,这是自损寿元和仙途之举。
他灭西昆仑,解封谷辰,勾连南北,联合海外,花费了这么多的心血,怎么可能会让这杀劫消弭呢?
不过是密云不雨罢了。
而这个密云堆叠的过程,对程心瞻而言也是一个难得的窗口。
他要准备挡劫之宝,要找寻渡劫之地,要二洗金丹。只有尽快提升实力境界,才能在即将到来的山雨中拨云见日。
在他做出正魔两道会进入相持阶段的判断后,他就把狮子就留在了坎离山,跟武青伯和冯济虎都说了一声,随即便孤身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