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念头一动,「幽都」从他泛着碧光的右眼里飞了出来,化作剑光绕着他盘旋。
他还是从山顶一路往下搜寻,但让他感到奇怪的是,别说金丹气息了,就是一个一境、二境的人影都没看到。
似乎是一座空山。
可伏矢不会平白示警。
他落到山底,这里也是用巨石铺成的地砖,不过他发现了一个特殊之处,其他石山底部,虽然也铺着砖石,但是底部砖石上是没有经文的,只有山的内外壁和石柱上有,但在这座山里,底部也刻满了经文。
他觉得有些奇怪,他看这里的经文也是用藤文写的,便想认认看,可是这些经文刻字太大,他站在砖石上发现刻字的沟壕自己都可以躺进去了,实在无法得见全貌,于是他又只好上飞。
大概离地有三四十丈后,才看的清楚。
他读着读着,脸色就变了。
这不是经文,而是一篇记述,记述了白玉丛林选址在此处的原因!
修行「负石苦」的僧人,认为在石头上刻画经文是最能让经文长久保存的手段,把这些刻有经文的石头垒起来,垒的足够高,那么就会到达佛国。
但是,要想到达佛国,还需要一样东西。
一位神使。
在古西方佛教中,认为可以指引僧侣达到佛国的神使有三位,绿鬃雪狮,六牙白象,五色孔雀。
只有在这三位神使愿意驻足的地方垒石,才能抵达佛国。
所以在几千年前,这些僧人在一边挖山刻石准备着,又一边到处寻找神使。
而在这三种神使中,五色孔雀是最不用想的,世间有蓝孔雀、白孔雀,但谁也没见过五色孔雀,那是远古神灵,据说在第一次神仙杀劫时现过身,此后就再也没人见到。
至于绿鬃雪狮和六牙白象,虽然也都是传说中的灵兽,但是借假求真这种的东西也不是只有道门会,古西方佛教也会。
口生多牙的白色大象和杂生绿毛的白色狮子,找起来应该没有五色孔雀那么难。
最初的僧人是这么想的,但是,世间诸般神形,都有存在的法理,他们找到过四牙白象,八牙白象,六牙青象,但就是没找到六牙白象。狮子也一样,找到过金鬃白狮,黑鬃白狮,还有纯绿的狮子,但就是没找到过绿鬃雪狮。
他们最后等不及,经石都准备许多了,于是想过用类似神形的狮象抓来替代,比如说把八牙白象敲下两颗牙齿,再驱赶它,看它愿意在哪里歇脚。
当时都准备这么干了。
不过,就在这时,另一批挖山取石的人在金沙江畔开凿一座雪山时,发现这座雪山已经诞生了山君。
所谓山君,就是山石得道的怪。
妖、精、鬼、怪,人将这四种异类是分的很清楚的。
【妖】是蠃、鳞、毛、羽、昆一切飞禽走兽得道,三花猫程炤璃就是妖。
【精】是草、树、花、藤等木属得道,人参白庸良就是精。
【鬼】是魂、骨、尸等死物得道,行尸龙伯炎就是鬼。
【怪】是金、石、火、水等无命之物得道。
妖、精、鬼、怪这四类之中,怪是最难得道的。最常见的怪,是金石器物经过人之炼化,调解阴阳,诞生出器灵,那么器灵也可以称为怪。
但是怪的灵智是很难健全的,比如「桃都」,离仙兵也只差一线了,但是器灵的灵性也就是小孩子水平,而这都属于是很罕见的了。
而自然天地中的怪,则更为罕见,这种怪因为太难诞生,是天地稀缺之生灵,所以在上古时,自然诞生的怪会直接被封神。
金石之怪则被封为山神,水之怪则被封为水神,火之怪则被封为火神。
到后来,不再封神了,那么这些怪就有了别的称呼,山君,水君,火君。
而且天地间不再封神后,这种怪出现就更为难得了,人们要是发现了,那定是要好好供养的。
因为怪的寿命极长,尤其是山君,有金石之性在,就算未经修行,也有仙之寿数,所以只要一心引导向善,加以教化,那即便是在世宗大派里,也是定海神针一样的存在。
程心瞻知道,自家就有一位山君——夔山君。
他老人家不知是在闭关,还是在打盹,反正一个甲子已经过去了,也没见其动弹一下,全宗都是他老人家的晚辈。
在这样的寿数面前,蛟龙都要逊色三分。
而在几千年前,一群魔僧在挖山开石时竟然发现了一位山君。
兴许是山君都喜欢打盹,这位山君当时也在打盹,忽然之间被挖断了地脉,这才惊醒,那自然是勃然大怒,从山中飞了出来——
一尊绿鬃雪狮。
不错,夔山君是单爪单角紫鳞夔蟒神形,而这座西康雪山山君恰巧就是魔僧们苦求许久的绿鬃白毛金睛雪狮神形!
不过这头狮山君却没有夔山君的运道。
夔山君生在三清山中,得灵气滋养,由一座形似巨蟒的孤峰得道,一启灵就被三清山的高道们悉心教化栽培,境界飞速提升,还做过枢机山的山主和一段时间的副教主,境界高深,威风八面。
而这位狮山君是西康高原一处地脉灵眼上孤零零的雪山得道,启灵后一路懵懂修行,也不知修了多少年才修成